昝龙亮同志在全省城市户外广告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6-10-11
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A+ A-
全省城市户外广告整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遵循“减量、规范、美观”的原则,以城市小广告、野广告整治为切入点,抓好户外广告整治规划编制,规范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落实户外广告收费政策,提升城市户外广告设置水平。
全省城市户外广告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遵循三个原则,抓好四项工作。
三个原则:一是要减量。当前户外广告设置的突出问题是过多过乱,小广告、野广告泛滥。要学习日照做法,采取强力措施,全面清除小广告、野广告等城市牛皮癣。要抓紧组织力量对城市主干道、商场等重点区域的户外广告进行全面排查,对未按规定程序审批设置的广告、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一律予以清除,对影响视觉景观的广告,一律要清除或整改。二是要规范。要对城市重点部位的户外广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置,每条街道、每个区域都明确一定的数量、体量、色彩、高度等,避免参差不齐,高低不一,色彩混乱。要边整治,边完善,及时规范管理程序,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管理水平。三是要美观。户外广告的设置除了要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外,还要在美化环境、传播文化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在提升档次和水平上下功夫,内容要丰富,构图要均衡,色彩要和谐,用材要恰当,真正达到使人赏心悦目、过目不忘的效果。四项工作:一是抓紧编制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是设置户外广告的基本依据。要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布局、用地性质特点、人口活动频率分布情况、城市空间布局、城市景观特点要求等,确定城市户外广告布局分区,提出各分区设置指引。要在规划中突出城市主干道、车站、机场、商场、影剧院、城市中心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及城市出入口、大型立交桥、行政辖区交界处等重要地段,针对不同区域确定整治标准,既规范市容市貌,又突出城市特色。要针对这些重点部位编制专门的整治规划或详细规划并组织实施,规划中要明确广告设置的内容、数量、体量、色调等,增强可操作性。重点路段、区域的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应进行专家论证,必要时应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广告经营者及周围居民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二是建立城市户外广告联审机制。目前,我省户外广告管理体制较为混乱,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政出多门,这也是造成当前户外广告设置混乱的主要原因。各城市可由政府明确一个牵头部门,建设、城管、规划、工商、交通、公安、旅游等部门参加,组成户外广告联合审批办公室,具体负责户外广告审批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提高审批效率,减少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户外广告整治的规章制度。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广告管理条例》等一批和户外广告设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户外广告的设置做出了规定。但相对来说,在户外广告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中,可操作性还不够强。近期,省里拟在调查研究和参考外省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山东省户外广告规划设置指引》。各市建设或规划部门可会同法制、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起草小组,制定本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及设置技术标准等,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使户外广告整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是全面推行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城市户外空间是城市公共资源,应当实行有偿使用。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建设厅工商局关于加强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5]55 号)精神,无论是在公共产权,还是在非公共产权的建筑物、设施、场地上设置经营性户外广告的,都要缴纳城市空间有偿使用费。城市户外广告有偿使用收入是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的一部分,属政府非税收入,应全额纳入财政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利用公共场所、市政公用设施和行政事业单位建筑物等公共产权资源设置户外广告的经营权,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方式进行出让。城市空间有偿使用费的征收标准,应参考同一区域内户外广告经营权平均拍卖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
三、突出重点环节,推动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向纵深推进
根据省政府部署要求,今明两年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任务,既艰巨繁重,又十分紧迫。要认真总结前几年环境整治活动经验,在巩固整治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协调推进,确保实现全省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目标。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环境协调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和全省村镇建设暨村庄整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村镇环境整治提到更加突出地位,着眼长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高起点编制村镇规划。精心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城镇和中心村规划、控制性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绘制好新农村长远建设发展的蓝图。二是突出整治重点。从治理脏乱差入手,立足农民生产生活特点,抓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扎实搞好“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要坚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逐步把村镇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同时,抓好文化、教育、医疗、商业、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建房的指导和管理,提高农村住宅的水平和质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要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工作。财力较好的乡镇要尽快启动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财力薄弱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建设简易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要积极发展太阳能、沼气、生物制气等自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取代柴草和煤炭,减少环境污染。要以村镇绿化、山体(滩、湖、河、塘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绿化示范村镇、生态村镇、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不断改善村镇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要立足农村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区别不同情况,实施不同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村镇环境整治活动。要坚持典型引路,扎实推进省、市、县试点村庄整治活动,在搞好重点镇、中心镇、中心村整治改造,总结积累经验,培育推广典型的基础上,逐步在广大村镇展开。通过整治活动,促进城乡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