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各类邻避投诉大幅减少
专项整治过程中,我国垃圾焚烧厂和垃圾焚烧炉的新建量,在逐步提升,而垃圾焚烧的公众投诉率,反而开始逐年大幅下降;
2020年1~8月,全国针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诉量有62起,比2019年(超过100起投诉)同期减少43.6%,比2018年(超过200起投诉)同期减少69.5%。
各省各地区投诉量普遍减少。如,2018年,广东针对焚烧厂的环境投诉量为88起,2019年减至16起;海南从55起降至23起,湖北则从2018年的54起减至2019年的15起。
尤其是,邻避运动中最突出的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或反对扩建的投诉,大幅减少,2018年,全国反对项目选址和扩建的投诉达293起;2019年减少到92起,比2018年减少68.6%。2020年1~8月全国仅有8起反对选址和扩建的投诉,比2018年同期减少93.7%。
恶臭和异味,是周边居民最讨厌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头号罪魁,最容易引起居民反感和不满。2017年以来,投诉内容反映异味或恶臭的占50%。专项整治后,此类投诉也快速下降。
2018年全国有91起针对异味和恶臭的投诉,2019年减少到41起,2020年1~8月全国投诉量为22起,比2018年同期减少45%。
夜间环境污染投诉下降,2018年达68起;2019年减少到34次;2020年1~8月,仅有10起,比2018年同期减少67.7%。
四、促进企业加强环保硬件投入,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经过企业实地调研和大面积问卷调研,研究团队发现,整治行动促使焚烧企业加大补齐环保投入水平,也较好地提升了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并逐渐稳定达到达标排放。
专项整治之前,部分垃圾焚烧企业往往存在环保投入不足导致超标排放的情况,如烟气净化设备老化、更新不及时、运维物料偷工减料情况。
整治以后,企业为实现达标排放,必须弥补历史欠账,均不约而同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硬件方面“补短板”工作,保证环保投资和运行投入到位、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研究团队统计,2019年,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共有318家企业累计投入43.7亿环保资金,用于达标排放、技术设备更新改造以及加强管理等。
其中,环保投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企业数占3%,投入资金占50%,这些企业投产时间较长,面临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环保投入较高。
环保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企业占18%,投入资金占37%,平均每个企业投入3000万元。这类企业资金主要用于关键环保设备更新和维护。
环保投入在100万到1000万之间的企业占48%,投资规模占12%,平均每个企业投入370万元。这类企业资金用于布袋除尘改造或更换,监测设备更新升级、飞灰固化存储、环保耗材等等。
环保投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31%,投资规模占1%,平均每个企业投入42万元。这主要是一些新建企业,投产时间较晚,企业设备新颖,维护成本较低,主要是日常维护费用。
环保投入补欠账既包括机器设备更新改造,也包括环保日常运行成本。
从烟气净化成本来看,问卷数据表明,2016年行业烟气净化投入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的中位数为7.2%;2018年占营业成本比重的中位数达到9.1%,2019年则达到10.7%。因此,一个中等企业环保运行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应保持在10%以上。
整治促进了垃圾焚烧企业的硬件提升,也同时促进了企业的环境管理软实力。
1.专项整治提升了企业环境守法意识。
调研发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对企业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和增值税退税政策与环境违法挂钩,企业深切感受到了污染物控制的重要性和环保工作的压力。
受访企业均反映,不论企业出现了何种环境违法行为,受到的惩罚都非常严重、难以承受,企业不仅因环境违法行为受到罚款,而且在增值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等方面受到更大的损失。
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严厉惩罚足以对企业产生充分的威慑和警示作用。企业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会自觉提高守法意识,努力避免环境违法现象的发生。
2.企业加强了内部环境管理。
调研发现,有些企业加强环保绩效管理,通过宣传环境违法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将企业环境绩效与员工绩效直接相关。企业领导和员工都十分重视环境达标工作,将环境达标纳入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中。
根据调研发现,企业对超标带来的严重后果极为重视,采取了比10号令更为严格的内部管理措施。10号令规定焚烧炉标记为“停炉”等情况的时段不超过60小时,也就是每月5小时,但某企业内部控制时段每月不超过2小时。
3.企业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环境履约的责任心。
企业采取了厂区美化、办公区条件改善、团队建设、先进集体评比等措施,提高了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加了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相应地提高了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工作的效率。
为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一些企业积极向公众开展宣传,申请环保公众开放示范单位,定期向周边居民开放参观,如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界市民代表到厂参观。
同时,与周边居民、村政府、乡镇、派出所保持有效沟通,相互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建设友好的社区文化,如在项目周边建设体育公园,注重绿化,为周边社区带来一定的福利和便利,将企业的负外部性转变为正外部性,变“邻避”效应为“邻利”效应。
4.整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增加环保软硬件投入,势必会造成垃圾焚烧企业的成本增加,那么整治行动是否对企业盈利造成冲击?
研究团队认为,从经济效果来看,整治对企业盈利性形成短暂冲击,但企业补齐环保短板后盈利性迅速反弹恢复。由于行业成长性好,进入企业多,退出企业少,行业就业持续增长;行业产能持续保持高速扩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