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只用几个月时间,纸就能在自然环境中被分解、消失,岂不是巨大而明显的环保优势?
然而,把垃圾扔在自然环境中任其降解,本身就是一种奇怪的想象。现代任何合规合法的垃圾处理流程都不是这么干的,要么回收再利用,要么焚烧,要么送入垃圾填埋场。这其中,只有填埋说得上跟降解相关,但那也不是自然降解。在达标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降解的速度非常缓慢,因为填埋场的废物非常密集,缺乏氧气、光照和水,不利于微生物降解。
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纸张在垃圾填埋场完全降解,可能要花5-20年,远远大于预期。这是因为,填埋场的设计思路本来就是要严格防止垃圾及其有毒害的次生产物渗入土壤和地下水,是绝不允许垃圾自然接触氧气、光照和水,随意「回归自然」的。
合格垃圾填埋场的概念图
比起人们想象的「消化」垃圾,它更重视安全地「存放」垃圾。填满垃圾的填埋场,可以改作农场、运动场、公园、工商业设施等用途,但需要持续监控、处理污染物的渗液,而地下垃圾的降解速度并不需要太多考虑。
其实,纸制品真正重要的环保优势在于其可回收性:废纸制成的纸浆,是造纸的重要原料。中国目前的废纸回收率是48%,差不多是塑料的两倍,大部分回收废纸都用于重新造纸。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纸都可以回收。纸的回收再利用本质上是一个「等而下之」的过程,再生纸的质量一定比原生纸差。像厕纸这样原本质量就不高的纸,无论有没有沾染污物,都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用作塑料替代品的环保纸杯,虽然看上去品质很高,却也是基本不可回收的纸类。
原因在于:为了隔水,环保纸杯和饮品纸盒里都会包覆一层PE薄膜,回收时,必须先把塑料淋膜和纸分开。但普通的回收处理工厂并不能做到这一点,需要专门的纸杯回收工厂才能实现。有些做不到回收处理的地方,比如香港,直接将纸杯和饮品纸盒列为「不可回收物」。
而那些号称有能力处理的地方,其处理能力也远不能与消费量相匹配,可以说只是摆摆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