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垃圾分类成为引爆全国各大网站和街谈巷议的热词。
上海推广垃圾分类动真格,重庆垃圾分类也在加快落地。目前,我市主城区垃圾分类体系已覆盖43个街镇、306个社区的110余万户居民。重庆垃圾分类工作总体水平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处于中偏上,在西部暂排前列。
2020年,重庆将在城市建成区内50%的街镇和30%的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
南京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星龙最近经常上演“双城记”。6月底,他刚参加完志达入选2019年南京市瞪羚企业的发布会,又打“飞的”赶到重庆两江新区,了解公司在鸳鸯街道、大竹林街道等地试点垃圾分类的情况。
朱星龙是重庆垃圾分类领域的“吃螃蟹者”。2009年,他成立了我市首个私人垃圾分类回收站——重庆恒奥环保技术开发公司,在主城区尝试垃圾分类5年,亏损额却超过1000万元。无奈之下,他转战南京并找到商机,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垃圾分类企业。
2014年,朱星龙离开重庆时,重庆主城试点垃圾分类的居民不到两万户、不足8万人。如今,主城参与垃圾分类试点的居民已扩大到110余万户、数百万人。
从败走重庆,到返渝掘金,“垃圾大王”朱星龙的一去一回,从侧面反映了我市试点垃圾分类10年来由“冷”到“热”的变化。
昔日垃圾换物
如今智能垃圾回收机进小区
朱星龙至今记忆犹新:2009年,他在九龙坡区试点垃圾分类时,采取的是垃圾换物的粗放型分类方式——居民打电话,公司的垃圾分类员上门把废品分类、称重、付费、拉走,送到各资源回收中心。为吸引人气,朱星龙还不时搞些矿泉水瓶换鸡蛋、废报纸换抽纸等活动。
10年后,重庆的垃圾分类方式已然变得精细。
记者近日在九龙坡区半山七号小区看到,该小区设置了智能垃圾回收系统,每个收集箱上分别写着“废纸”“金属”“纺织物”“塑料瓶”等字样,哪个窗口该投放哪类垃圾一清二楚。
“我们每户都有一张智能卡,只要垃圾投放正确,卡上就会获得积分。”半山七号小区居民王兰芳说,1公斤纸板100积分,塑料瓶每个4个积分……小区还设有像自动贩卖机一样的积分兑换机,居民可以兑换毛巾、肥皂等生活物品。
自从智能垃圾回收机进驻半山七号,小区有了垃圾分类指导员,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提高到82%。但还是有不少住户对分好类的垃圾会不会混装混运提出了质疑。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曾就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做过调查,受访者认为“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没必要分类投放”的占59.6%;“不了解分类后垃圾的处理进度和结果,没有成就感”的占34.5%。
针对居民的这些顾虑,重庆下了一番功夫。
在九龙坡区钢球小区,记者看到这个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的垃圾箱上,写明了每种垃圾的收运时间和运输流向——
易腐垃圾,每天早上9点至10点收运至江北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其他垃圾,每天早上9点至11点收运送往陈庹路固废转运中心压缩后,再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可回收物,每天下午2点至5点收运,运往陈庹路固废转运中心;有害垃圾,每月收运一次。
“环卫集团配备了520辆环卫运输车,每类收运车只能收运其对应的垃圾种类,运输全程有视频监控。”环卫集团总工程师何永全介绍,集团还在部分小区安装了垃圾分类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轻点这个智能系统,输入相应的垃圾分类卡号,居民就可了解垃圾装车时间、运送、处理等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