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海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黄融介绍了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准备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副局长唐家富共同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自今年初上海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万人”动员大会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加快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提质增效,《条例》施行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和践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全市深入开展宣贯活动:成立了市、区、街镇三级宣讲团,宣讲师达到1700余名。市级党政机关带头,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培训。截至6月,已经举办《条例》培训1.3万余场,培训126万余人次。
全面推动社会宣传动员:全市中小学将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市举办宣传活动1.4万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万份,完成入户宣传680余万户。
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全市的主流媒体大力开展成系列、成专题的垃圾分类科普宣传;电视、广播等媒体持续播放垃圾分类的公益宣传片及公益广告;“上海发布”“绿色上海”“垃圾去哪儿”等新媒体定期发布正确的分类知识,提供便民查询信息。
垃圾分类将开启“整区域,全覆盖”模式
加快推进居住区分类投放点改造:目前已改造1.3万个分类投放点,更新完善道路废物箱标识4万余只。
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形成:全市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982辆、干垃圾车3135辆、有害垃圾车49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32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6106个、可回收物中转站121个、可回收物集散场6个。
生活垃圾处置利用能力稳步提升:干垃圾焚烧及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2.4万余吨/日。同时,今年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全市整区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