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塌方式腐败”窝案近日开庭审理,事涉多个垃圾焚烧项目贪腐问题,而这家国企正是垄断了广州所有垃圾焚烧项目。在这起窝案背后,折射出了中国垃圾围城的复杂性。
“市政府和城管委给我们下的是死命令,不能延期。”2016年6月20日,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环投”)内部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已重新步入正轨,“虽然受到客观因素影响”。
这个“客观因素”已影响广环投一年半时间。2015年初,广环投原董事长潘胜燊落马,随后这家国企及原母公司广州广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日集团”)接连有多名高管接受调查,管理层近乎全军覆没。时任广州市纪委新闻发言人梅河清形容广日集团系列案为“塌方式腐败”。
而广环投几乎独家垄断着广州所有垃圾焚烧项目。2016年5月10日,广环投原企业发展部部长李晓雄在广州市中院受审。庭审证实,广环投在多个垃圾处理工程上存在权钱交易。
这起窝案孕育在一个城市基建独家平台之上。8年之前,广州市政府为解决“垃圾围城”难题,出台“39号文”,将全市大型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及运营权独家赋予广日集团。
八年前初涉垃圾处理业务的广环投,迅速成长为国有控股大型环保产业集团,一度酝酿上市。
这一模式非广州独有,也不仅存在于垃圾处理领域。逐步升温的环保市政类工程投资或已成为新的腐败高发地带。
两千万“好处费”
“项目都按计划在做,重新招投标耽误的工期,都要赶回来。”上述广环投内部人士说,5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兴丰垃圾填埋场扩容项目均已动工。
据该人士介绍,广环投目前承担了广州市中心城区100%的生活垃圾处理任务,以及广州全市约87%的生活垃圾处理任务。目前,广州市投入运行的大型垃圾处理设施有三: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李坑一分厂、二分厂)和一座垃圾填埋场,业主单位均是广环投。
据公开信息,广州2014年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2.26万吨,其中,除了部分用于资源化回收之外,焚烧或填埋处理的有1.58万吨。兴丰垃圾填埋场既有库容已经填满,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每日处理量在3000吨左右,已不能满足广州市垃圾处理需求。
2012年前后,广州市定下一举兴建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宏大计划,项目分别选址在萝岗、南沙、花都、增城、从化,由广环投全权投建运营。待计划完成,广环投旗下7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8万吨,广州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每个工程的投资规模平均超过10亿元。
“(该单位)在焚化炉、焚化厂的招标上违规中标,有人想从这里获得好处。”2015年3月,时任广州市纪委书记王晓玲在新闻单位新春座谈会上谈到,广州市政府停止广环投原来中标的标书,然后将标底下调15%,再重新发标进行招投标,仅此一项就为市财政挽回了损失数亿元。
窝案中,目前开庭受审的广环投高层仅李晓雄一人。检方指控称,李晓雄单独或伙同广环投总经理白文、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潘胜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848.5万元。同日受审的还有行贿人之一、广东辰裕建设工程公司(以下简称“辰裕建设”)董事长汪清。
庭审显示,大约在2012年,汪清在李晓雄组织的饭局上认识了潘胜燊,并当即向其表达了希望和广环投合作的意愿,潘胜燊表示同意。此后,白文和李晓雄积极和汪清沟通,通过制定倾斜性的招标条件,使得辰裕建设挂靠的单位顺利拿到花都、增城、兴丰、南沙等4个项目。在中标之后,挂靠单位并不真正参与项目施工,而由辰裕建设施工。
为此,汪清向潘胜燊、白文等人支付“好处费”。庭审信息显示,汪清拿下的4个项目总造价约15亿元,其中大项目回扣按照千分之五计提,小项目适当提高计提比例(李晓雄拿三成,白文拿七成)。对潘胜燊,汪清另外给予千分之五的计提。检方指控称,汪清向上述三人一共行贿1930万元,汪清对检方指控没有异议。
利益链条至此露出第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