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保障让“马路天使”有了遮风挡雨的“家”
环卫工人是美丽城市环境的创造者,为了给这些辛勤的“马路天使”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舒适环境,江苏各地相关部门也想了不少办法。为了解决一线环卫工人休息难的问题,保障环卫职工冬季有热水喝热饭吃、夏季有避风挡雨的地方,苏州市、区两级政府加大环卫配套设施的建设,目前,姑苏城区范围共有环卫工人休息点52个,在姑苏区新市桥东堍环卫工人休息点,记者看到休息室里空调、冰箱、微波炉、电扇、饮水机等电器一应俱全,“这些休息点解决了我们环卫工人的吃饭、休息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很方便,也是我们温馨的家”,正在休息点吃饭的罗大爷告诉记者。在宿迁市宿城区,2013年宿迁宿城区环卫主管部门在主城区兴建主次干道移动式环卫工人休息室10个,与其他单位共建爱心互助点10个,在开发区规划时在公厕规划中开辟环卫工人休息点,让城区一线环卫工人在劳作之余有一个歇脚之地。
环卫保洁作业是个风里来雨里去、又脏又累的辛苦活,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不少环卫工人在路上作业被撞伤撞死的事故,交通事故已成为一线环卫工人人身安全的巨大威胁。为此,江苏各地环卫主管部门多管齐下,最大限度保障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苏州市财政每年拿出500多万元,为每位环卫工人配备四季分明的8件套安全作业工作服,既提高了环卫作业的安全系数,也提升了环卫行业的整体形象。宿迁市的环卫工作人员每年都能免费领取四套夏秋两季反光安全工作服,安全帽以及三轮车也是标配,保障了环卫职工夜间作业的安全。各地还分别针对环卫一线工人、管理人员等不同层面开展安全作业系统培训,采取了案例分析、视频教育、示范观摩等方式,努力保障环卫职工安全教育常态化、经常化,确保环卫人员的作业安全,减少环卫职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进一步防范风险,苏州市从2009年开始,政府投入50万元为城区环卫一线工人购买人身意外险,2014年城区环卫一线工人的意外险金额已提高至255元/人。扬州市万杨物业公司在意外伤害险的基础上还为500多位一线环卫工人购买了雇主责任险,保费为每年每人340元,若发生事故,最高可获得赔付45万元。
为破解环卫工人住房难题,镇江市在金山水城和象山花园各建一处“环卫公寓”,总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过渡期内,政府给每位一线环卫工发放20~150元不等的住房补贴。公寓内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窗明几净,有单人间、夫妻间、4人间,每层楼均配备了太阳能或电热水器,卫生间、盥洗室、淋浴房和厨房样样俱全,网络、电话、数字电视的管线全部铺装到位。“工作了大半辈子,这下我有家了,每个月租金只要30元,住上半年还赶不上我以前一个月的租金。”镇江市润州环卫所的环卫工刘银高兴地说。镇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说,“这是江苏省第一流的环卫公寓,在全国也不多见。两栋公寓投资3000多万元,可供700多名环卫工人入住,4人间的公寓,每人每月5元钱,一线环卫工可以一直住到退休。”
市场化+机械化探索环卫保洁新模式
为杜绝环卫职工吃“大锅饭”的思想,也为了实现环卫保洁事业与时代接轨,提高环卫保洁效率,江苏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市场经济观念和公共事务社会化的理念引入环卫清扫保洁工作,相继稳步迈出了清扫保洁服务的市场化脚步,这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卫工作“脏、累、差”的旧有印象,让环卫事业也越来越现代化。
此前,扬州市道路清扫保洁、绿化带保洁、“牛皮癣”清除分属几个部门管理,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的矛盾,导致环卫保洁质量不高的问题,经过调研,扬州市城管环卫部门根据有关道路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作业的要求,于2007年8月率先将市区道路清扫保洁服务项目推向市场,同时将绿化带保洁和路面及街道两侧“牛皮癣”的清除纳入道路清扫保洁范围,实施“三位一体”捆绑运作。在具体操作上,按照《江苏省城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质量标准》和《江苏省环境卫生劳动定额》核定工作量,将市区道路分为一、二、三级道路,设定不同的经费标准,市、区两级共同投入经费,由各区政府负责公开招标。同年,市政府为全面推进道路保洁市场化,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工作的通知》,将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进行考核,凡是未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道路保洁市场化任务的,在评奖评先时一票否决。目前,该市主城区实行清扫、绿化保洁、“牛皮癣”清除“三位一体”市场化综合运作的道路约261条路段、6个街办的巷道作业总面积约1100万平方米,占城市道路总数的95%以上,通过公开招投标进入环卫作业市场的社会作业企业达10家,社会从业人员近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