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时,目前国家层面的餐厨垃圾管理法规、资源化利用激励体制还不够完善;餐厨垃圾市场缺少产品标准支撑;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设计、运行没有技术标准,国内已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工程能够正常运行的较少;全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四、发达国家先进的餐厨垃圾管理理念值得我市学习
欧盟从2003年开始正式执行动物副产品条例,严禁使用餐厨垃圾及其衍生物作为养殖动物的饲料。
美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强制性要求固体废物包括餐厨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保证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置。美国环保局实施了“12篮”工程和“二次收获”工程、食物储藏网络工程等政策鼓励食物捐助,并鼓励对餐厨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和经动物健康委员会的许可后作为猪饲料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
日本2001年开始实施《食品废弃物循环法》,该法规定:超市及餐厅等餐饮业有义务对食物垃圾再资源化,并设法抑制垃圾的产生。餐饮店经营者或是普通居民家必须将用过的食用油分开保存,自行送到废油回收点。
韩国部分食物垃圾处理费用来自产生食物垃圾的用户所支付的垃圾费。从事食物垃圾清运的企业将专用的食物垃圾袋批发给商户从中获利,用户须使用这些专门的食物垃圾袋(1只袋子约合人民币3~4元钱,其中包含了垃圾清运费) 盛装产生的食物垃圾,如不使用则没有人负责清运,于是会被罚款。韩国运用这样一套机制,不但保证了投入环保工作的企业有利可图,积累了资金,还使食物垃圾的量减少了约37%。
五、国内其他城市的管理经验值得我市借鉴
上海是国内最先开始餐厨垃圾管理的城市。2001年底,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置和管理的实施意见》,2005年上海市政府正式颁布实施了《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其管理的主要思路为分类投放、专业收运、定向处置、规范结算、全程监管。
西宁市出台了国内首部餐厨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餐厨垃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城管、环保、食品药品、质监、卫生、工商、农牧等13个部门以及餐厨垃圾处置企业的职责任务,各责任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抽调专人组建联合执法组,对全市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实行全天候监控和检查,对非法买卖、收运餐厨垃圾,非法加工提炼动物饲料和“地沟油”以及随意倾倒餐厨垃圾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重庆市于2009年7月颁布实施《重庆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2011年8月,重庆市政府审议通过《重庆市主城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设方案》,重庆市餐厨垃圾全部由市容环卫专业队伍统收统运,餐厨垃圾处置场由政府全额投资建设运行。同时,重庆市还制定了餐厨垃圾处理十年规划和餐厨垃圾处理工作考核办法,将餐厨垃圾管理工作纳入各辖区领导班子及年度工作的考核范畴。
青岛市由环卫部门统一管理全市餐厨废弃物的收运和处置,城管执法、环保、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餐厨废弃物规范处置;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实行特许经营制度;要求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与具有特许经营权的收运单位签订收运协议,并且在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许可时,应当主动出示。
大连市2014年3月1日施行《大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规定使用封闭、装有运输标志和车载电子标签专用车辆,规范餐厨垃圾运输行为。
这些城市的管理实践,都为我市餐厨垃圾管理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参考。
六、我市餐厨垃圾管理的基本思路
建立适合我市特点的餐厨垃圾管理机制,实现餐厨垃圾“规范排放、统一收集、密闭运输、集中处置”,形成科学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产业链,确保全市餐厨垃圾得到安全处置,需重点落实以下工作:
1、规范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的排放行为
规范餐厨垃圾产生主体的排放行为,是开展餐厨垃圾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从源头上遏制餐厨垃圾非法倾倒、私拉乱运的根本所在。借鉴国内城市经验,加强餐厨垃圾排放源头管理,首先要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将相关信息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内容,实现信息共享和监督管理的精细化。其次要将餐厨垃圾规范管理要求纳入食药、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管范畴,甚至可以通过地方立法将餐厨垃圾排放作为这些部门行政许可前置审批条件,从“根”上管住乱排乱运。最后是餐饮服务单位作为餐厨垃圾排放责任主体,严格遵守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