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鉴国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方面的经验和作法,在分析当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多级利用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保障措施。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多级利用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51X(2009)06-0091-03
前言
建筑废弃物主要指建筑物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建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1]。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施工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渣、金属残料、竹木材以及装修中产生的废料、包装料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进行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建筑废弃物。根据国家发布的《绿色施工导则》(2007年)规定,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2]。而通过对目前国内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住宅建筑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每一万平方米住宅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500~600吨的建筑废弃物[3],全国每年新建住宅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达4000万吨以上,已占城市垃圾的40%左右。根据建设部有关部门的估计,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建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的各类建筑,这些建设活动将产生近20亿吨的建筑废弃物。此外,国内每年旧城改造至少要拆除三、四千万平方米的旧建筑,又将产生数亿吨建筑废弃物。如果大量的建筑废弃物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填埋和堆放,既浪费资源,还将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根据调查,在汶川地震中,灾区由于大量房屋倒塌损毁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达5亿吨左右,超过一个特大城市20年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灾区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不仅要占用大约5万亩土地,还将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将酿成严重的环境灾难;如果采用无害化填埋处置,约需要花费100~300亿元的巨额投资。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利用和管理建筑废弃物,对推广节能型建筑、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现状分析
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是俄国的Glushge首先提出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在积极开展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其中,发达国家的回收利用率较高,如欧盟国家对每年产生的2.1亿吨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率超过90%,而日本甚至高达98%。经回收处理后的建筑废料可以用作小区内次要道路路基的垫层、烧结砖的填充料、制作景观工程等。
近些年来,德国一直都在积极进行固体废弃物的回收技术研究,以保证收集的固体垃圾能够通过分选系统实现分类回收利用。为此,德国研制了多种垃圾分选设备,例如德国埃森市RWE环保公司制造并使用了一套价值450万欧元的混合垃圾分选系统,将混合收集的垃圾倾倒在垃圾传送带上,随后分选设备自动将各种有用的物资分拣干净,并利用各种回收与再生产品建造了17万套住宅。
美国近年来则主要致力于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研究。美国国内50%道路混凝土为回收废弃物后的再生混凝土,并有不少建筑公司采用回收的废弃物建造房屋:墙壁采用回收的轮胎和金属残料组成的混合物建造,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材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的残料,所用的板材为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而旧报纸、纸板箱和包装料成为屋面的主要材料,并用作墙体的保温材料。美国国立资源保护委员会总部则是以废旧回收物品的再生材料为主要原料建造的绿色办公室。
英国废弃物和资源行动计划组织(WRAP)近年来也积极从事使建筑废弃物最少化和回收利用工作。WRAP通过大量案例研究表明,非现场施工(OSC)可以减少90%以上的现场废弃物,从而为其建筑工业化指明了方向。
日本一直高度重视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再生利用研究,为此专门制定了《推进建筑副产品正确处理纲要》等10多项规划、法规。日本把建筑废弃物定义为“建筑副产品”,要求“建筑副产品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再生利用,并在《建筑废弃物对策行动计划》中规定:“积极推进建筑废弃物再循环政策,建立有关建筑废弃物处理的制度和措施,由建筑工程业主、施工方和建筑废弃物处理方组成一体共同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实施”。
综上所述,这些国家大多是从再利用技术研究、再利用产品生产研究、减量化研究和再利用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建筑废弃物的控制管理和回收利用,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和方法。
3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现状分析
我国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方面的研究和投入较之国外则相对落后,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制度和方法。对建筑废弃物的控制与回收利用比较随意,一般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监督管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回收意识较淡薄,回收利用效率也较低。
8月20日,盈峰环境(股票代码:000967)发布了2021年半年度报告。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8亿,实现归母净...
[详细]
2021-08-20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