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以垃圾转运站在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在一定运距条件下,建设转运站的经济性;对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在选址、建设规模、工艺装备、消除污染措施,运行费用及建设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转运站的建设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的实施计划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才能充分发挥转运站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6]。
3.3收运系统的整体优化研究
国内有以经济投入最小为目标,质量平衡、处理设施容量、分类收集的可行性等为约束条件,计算垃圾产生量的区域物流分配,使系统的总处理费用实现最小化。目标函数:MinZ(总费用)=焚烧费用+回收费用+堆肥费用+填埋费用+中转费用;以调运5个城区垃圾量至4个卫生填埋场和1个焚烧厂使总的运输吨公里最小建立了线性规划模型并运用最小元素法和位势法求解,得到了沈阳市5城区垃圾量分配运输的最优方案,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等方面的研究。
4垃圾收运系统的优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外学者们在城市垃圾收运系统优化的研究上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研究工作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进行的,要想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城市垃圾的实际收运系统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研究偏重运输系统研究,对收集系统对运输的影响考虑较少。
3)没能充分考虑城市垃圾收运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公众的接受度。
4)对收运优化研究的前提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收运距离的预测和确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单目标考虑问题片面;多目标优选模型的选择范围受到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多目标规划模型能较为客观地兼顾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经济投入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处理处置过程中所造成的影响,除经济投入可量化外,环境影响的各个因素都还缺乏有效的方法进行准确地量化。
5北京市垃圾收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垃圾运输亏载问题严重,亏载率约为40%~50%。
2)源头无有效的减量化措施,垃圾的收集清运以混合收运为主。
3)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理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很不完善,而且现有的垃圾收运设施与其垃圾分类收集不配套,分类后的垃圾又被混装这样就造成可以回收利用和再循化利用的垃圾成分难以利用,垃圾处理后的堆肥产品因含杂质和有害重金属等质量问题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4)有效合理的垃圾收费制度尚未形成,废品回收行业缺乏统一管理和科学规划,分类收集奖惩机制不明确,相关制度、工作对垃圾分类收集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不显著。
5)向市场化运做机制转变慢。北京生活垃圾收集、分类、清运、等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或北京市属的国有企业负责运行维护,这种自然垄断的局面使得垃圾收运各环节成本不清,影响了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的可能性;
6)管理模式有待改善:市区两级管理、三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全市生活垃圾的统筹管理,也不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7)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的数据信息系统和优化调度系统尚未建立[7-8]。
参考文献
[1]江源,刘运通,邵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王罗春,赵爱华,赵由才.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王伟.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市场化初探[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9):.
[4]汪爱娇.配送中随机型车辆路线优化研究[D].上海:上海海运学院,2004.
[5]贾学斌,刘冬梅,孙喆.用神经元理论优化生活垃圾收运路线[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6):.
[6]万玉玲.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及其数学规划[D].长沙:湖南大学,2005.
[7]赵由才.计算机与数学模型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8]臧文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管理问题[J],环境保护,1998(8):41-43.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