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垃圾收运系统的优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了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优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未来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系统研究、改进和完善启到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分类收集
0引言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包括收集、运输、中转3个部分。各个环节的合理配置、协调配合可获得较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否则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具有固定源很分散和移动源随机性很强的特点,致使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系统十分复杂,收运费用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费用的60%~80%,甚至更高,因此,各国都把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完善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地改进和深化。
据统计,1980年,美国每年平均用于环保投资的费用达900×108美元,其中每年用于垃圾清除的费用超过60×108美元。前联邦德国西部平均每年用于清除垃圾的费用达40×108马克。日本1992年的垃圾处理总费用为1.85×106日元,扣除人工费用所占的份额之后,收运部分的费用约为60%。可见城市垃圾管理费用的60%~80%被花在收运工作上,垃圾收运在垃圾管理过程中,是任务最繁重、耗资最大的一个环节[1]。
1国外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
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采用混合收集城市生活垃圾,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分类收集城市生活垃圾。无论是混合收集还是分类收集,各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都有其共同的特征,具体情况[1]:各国城市生活垃圾基本上是由市政当局和私营公司共同收运,私营公司所占比重较小,只有瑞典的私营公司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地点布置十分方便居民,多数国家沿路设计收集设施或收集点。生活垃圾的收运系统与其最终处理和利用系统紧密结合,全面实施垃圾分类。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垃圾分类收集的形式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按日期分类投放,如制定每周一、三、五投放某种垃圾,二、四、六投放另一种垃圾;二是在适宜地点设置垃圾分类容器,分类投放垃圾;三是采用垃圾分类收集袋,分装不同的垃圾。
现阶段,发达国家以垃圾分类收集为主的垃圾收集系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部分发达国家的垃圾收集系统如下:
1.1德国
20世纪90年代,德国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作推进到市场化经济,即由众多民营企业兴办了具有中介性质的DSD公司,组织相关企业对有绿点标志商品包装等垃圾实施“绿点制”回收处理利用,其模式如图1。法规规定,“绿点制”商品享有国家环保优惠政策。“绿点制”极大地促进了垃圾分类,现已在欧盟国家普及。例如,在德国带有“绿点”标志的啤酒与酒瓶回收价之比1.5~1.6(欧元),该做法充分的运用了市场经济手段作用,是德国绿点制度十分典型的代表[1]。
图1德国包装废品循环流程
德国的垃圾分类效果十分显著:垃圾分类使循环利用的玻璃包装垃圾回收率将近90%,再生利用的纸塑垃圾回收率达到68%~92%。同时使垃圾的处理更加专业化,降低了垃圾机械分选的难度;使垃圾堆肥质量提高,垃圾填埋量减少,并降低了填埋污染,提高无害化水平。欧美其他国家与德国的模式基本相似。
1.2日本
日本资源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大体分为3种,即家庭分类回收系统,集团回收系统和生产商、流通领域回收再利用系统。一般资源垃圾在家庭分好类,再由市村政府负责收集,或由集团收集,或在销售商店进行回收,最后送到分选设施进行加工,送到各再生处理设施进行再生利用[2]。日本目前垃圾收集系统主要采用管道收集系统,即将垃圾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焚烧厂,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