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鼓励技术创新,不断改进生活垃圾处理工艺。为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水平,鼓励企业研发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减少生活垃圾填埋量,回收利用好生活垃圾中的有用资源。如湖南省仁和垃圾综合处理有限公司联合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百利环保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采用机械分选和人工分选相结合的综合分选工艺,将生活垃圾进行分选,对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纤维物等物质实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再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可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30%左右,将使长沙市填埋处理场使用年限延长10年以上,并降低了填埋处理场的渗沥液处理成本,减少渗沥液对填埋处理场的地质污染。目前该项目已经建成一条生产线,并投入试运行,日分选生活垃圾350吨。此外,已竣工试运营的长沙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渗沥液处理提质改造项目,采用国际上较先进的“MBR+膜处理工艺”,实现了垃圾渗沥液的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解决了垃圾渗沥液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隐患。
(四)推行政民互动,广泛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为维护市固废处理场周边社会稳定,扩大周边村民对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市城管局出台了《长沙市城市生活垃圾运输、处理生产运营体系监督举报机制》及《长沙市城市生活垃圾运输、处理生产运营体系监督举报机制实施办法》。引导和督促市固废处理场运营单位加强与周边镇、村的沟通和联系,每季度定期召开镇、村干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主动接受周边群众监督,主动为当地办实事,积极协商解决实际问题,力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群体性阻工事件的发生。
(五)注重以城带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协同推进。近两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将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从城市延伸至农村,市政府今年还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建设与处理处置运行的补助政策,部分乡镇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推广浏阳市葛家乡“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和长沙县果园镇“分户分类建池、分村分解减量、少量中转填埋”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2009年,果园镇共收集不可降解及有害垃圾近6吨。
三、长沙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尽管我市生活垃圾处理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与群众的期盼相比,仍然面临着较多困难和问题。
(一)生活垃圾处理量增长过快。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未建立,居民生活垃圾绝大部分进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目前长沙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处理能力极限为4000吨/日,而生活垃圾处理量已达3600多吨(含望城县城及部分乡镇、长沙县全部的生活垃圾),根据我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1%来计算,2012年生活垃圾量将超过处理能力,这将大大缩短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使用寿命。
2005-2010年长沙市垃圾量增长情况 单位:万吨
(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过于单一。当前,我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为单一的卫生填埋,缺乏资源回收利用机制,生活垃圾中大量可循环再利用的资源被浪费。同时,我市仅有一个生活垃圾中转设施,一个固体废物填埋处理场所,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一旦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任一环节出现意外,将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广大市民的生活。?
(三)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有待突破。目前,我国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完整且经济的技术体系,我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一些关键和共性技术有待突破。比如,市固废处理场防渗、间歇性埋场气味扰民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破解。?
(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尚未实施。早在2002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原建设部、原环保总局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872号),对征收城市垃圾处理费作出明确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尚未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制约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我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已落后于全国大多数省会城市以及省内的株洲、邵阳和吉首等城市。2010年3月和9月,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分别听取了市物价局、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情况汇报,市物价局、市城管局多次修改和完善了《长沙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市物价局于2010年12月10日组织召开了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听证会,需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