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生态环境
风水中认为,好的村落环境应该是“山川秀发”、“绿林阴翳”。因此传统村落往往在村后广植“风水林”形成“峦林蔽日”、“翠竹干宵”、“茂林修竹”等景观。也有在水口处广种树木,形成大片水口林的做法。树木的种植可起到挡风聚气的功效,还能保养水土,维护小环境的生态,使村落小环境在形态上完整,在景观上显得内容丰富和有生机。同时风水中建塔兴文运和镇煞的结果,也丰富了村落景观的空间际线。从生态学和美学的角度来说,补基的方法确有可取之处。
因此在垃圾填埋场生态保护过程中,也应借鉴风水选址中的“植树补基”做法,在填埋场周围种植树木,除了要考虑绿化率、植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等外,还要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这样不但可以改善填埋场场区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填埋场封场后的植被恢复更要如此,并且在场区修筑各种建筑物时,也最好能结合周围环境设计,使其与封场后的绿化和景观建筑相协调,给人以良好的视觉和优美的环境,以改善填埋场脏、乱、差的现象。
在实际操作中,风水选址对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要求很高,而且在维护当地生态环境上也很注重,但是填埋场选址不但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特定要求,当遇到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地域时,还必须避让,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社会环境要素
《阳宅十书》论宅环境时,有“十不居”之说,即“凡宅不居当冲处,不居寺庙,不近祠社、窑冶、官衙,不居古军营战地,不居大城门处,不居对狱门处……”尽管这些选址禁忌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仍然可看出,其选址基本原则是要避开人流较多区域、特殊保护区域以及与当地布置不协调的区域,除了这些禁忌之外,风水还强调交通通畅、顺风顺水等便利之所。因此,结合现在社会的诸多因素,根据风水理论的禁忌,填埋场选址也同样要考虑众多相同的社会环境因素,如场地要便于道路施工,最好能有宽敞平整的通道,便于运输;垃圾填埋场距离城市主城区不能太远,尽量不建中转站,节约投资;填埋场的选择必须与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规划相一致;远离公共场所、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区、公园、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护区等特殊区域[8]。
只是二者的不同在于,风水选址既要考虑最佳的人居环境,又要考虑便于生活的社会环境,而填埋场选址则主要是从不影响社会和自然环境出发。因此,风水选址要求便利的吃、住、行条件,同时还能满足文化、娱乐和交往等方面的需求。而填埋场选址考虑到要避免对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环境产生影响,一般建在距市区15~25km处;同时还要考虑公众对填埋场的反应,尽量选择人口密度小、对社会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地区。
3启示
尽管如今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填埋场的选址也日趋完善和系统,基本能满足卫生填埋的目的——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但是风水理论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是一种有关建筑选址的基本理论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它集自然地理学、建筑景观学、心理学、美学等知识于一体。由于它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追求“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所以对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1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原则
在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和运营中,应尽可能把风水学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联系,天、地、人之间是一个有机循环的整体系统,因此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应尊重自然规律,尽可能保护自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原则
填埋场的选址应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生态、气候、交通、规划等因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不满足的条件,应采用当地环境、社会、经济均可接受的方法进行改造,尽可能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对当地环境的扰动和对居民的影响,实现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3整体系统原则
填埋场的选择,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要素。在填埋场选择中,应宏观地把握,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的组合。
3.4以人为本,和谐构建原则
填埋场的选址,应提倡以人为本,一切建设需从避免污染当地环境,不给群众的居住环境产生影响,造成其生活生产上的不便出发。同时填埋场的建设也应作好各方面的措施,使地理环境、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与区域规划和建筑单体达到和谐融合,构建环境得到保护,群众得到照顾,社会得到发展的和谐社会。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