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水文地质
城市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的核心问题是垃圾渗沥液渗漏对地下水的污染,而渗沥液渗漏量又受控于填埋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在这方面,风水师以传统的风水理论进行实地勘察,通过寻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来进行选址,很多经验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1.3.1水文条件
地理环境的风水宝地谈到的水包括地上、地下水源,并对水流的形态、水质、水量、深浅、流向、流速以及色、香、味、声等加以考察和评价。《博山篇•论水》云:“水有声为凶,无声为吉。”如果水声凶,说明水流急速,水力坡度大,径流大,水势凶猛,宜造成山洪等灾害;《管子•地员篇》曰:“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时,就地利……”说明选址要与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位有合适的距离;《阳宅十书》讲:“不居正当流水处,不居百川口处……”《堪舆泄秘》中说:“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这是因为如果选在河流交汇处、正对河流、靠近河边和水的反边,宜遭受洪涝灾害和水流对基址的冲刷;《地理大成•山法全书》云:“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因为弯曲的河道可减少水流的冲刷,减缓水的势头,围绕山脚流过,也宜于排水(见图2)。由此可见,在填埋场选址中,我们也同样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首先是排水因素,三面环山,其内有一“S”或“Y”字型冲沟朝敞开方向伸展的盆地是为优选场地,这样可以便于排水,拦截汇水区雨水进入填埋场,减少“直去无收”的水流的冲刷和渗滤液产量;其次为自然灾害因素,为消除洪水淹没填埋场使渗滤液大大增多而加重水体污染,须充分利用天然地形特征,避开洪泛区,河流交汇区、河流冲刷严重地带。最后,水力冲刷因素,需选择水力坡度小的地方,以免渗滤液泄漏后污染物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迅速扩散,同时也减少山洪的威胁。
1.3.2地层岩质
地理环境的风水宝地对山也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其中寻龙、察砂、点穴均是为了寻找理想的地质环境。寻龙,龙即山脉,从宏观上来观察来龙的形势,寻龙就要审定脉远势雄,重峦叠嶂,奔腾气势的山脉。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山脉越悠远,形成时间越长,其地质构造也就越稳定,既可阻挡来自北方的不良气候影响,也不易形成滑坍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当主脉经过几次跌宕,渐落到平洋,也就是水流渐汇为江河的所在,这里地方丘陵起伏,地势平缓,水流速度减小,土壤渐渐淤积,地质条件良好。
察砂,风水学中砂泛指基址周围环绕的山体。风水以“但以端正圆巧,秀媚光彩,平正整齐,回抱有情为吉。”这些大多为一些山地丘陵区的第三纪红层构造盆地,山前古洪积扇、谷口古洪积扇,河流二级阶地等地貌单元,均处于地形转折地段和相对独立而稳定的地貌单元,是人类居住的理想环境[3]。同时以“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为凶,“玄武藏头”是指紧靠陡峭山体的地方,易发生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苍龙无足”是指山脉有分支而谷地平直,这是典型断裂带通过的标志;“白虎衔尸”是指场地右侧山体断崖峭壁,不平缓,为断裂比较发育的地带[4]。
而无水无草木无土的荒山秃岭则说明组成山体的岩石经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肥力贫瘠且有可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5]。
点穴,是指选择具体的基址,并且在穴中开挖“金井”以“相土尝水法”来验证土壤和水质等情况。有的风水师在相地时,用手研磨,用嘴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层的土层、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以选择有较高承载力和较低渗透性的土质和利于健康无污染的水质。
因此,在填埋场选址中,也应选择具有良好“龙脉”的地方,即工程地质条件稳定地带,避免在填埋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且应避开地质灾害易发生的地区[6]。同时场地应避开“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等大地构造单元的薄弱地带,尤其是断层活动带、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并应避开储水条件好或较好的张性、张扭性等断裂带,以防污染断裂带的深层地下水。另外,“土厚水深”的场地也应优选,即天然地层的渗透系数小且承载力强的场地,最好渗透系数小于10-7cm/s[7],地基荷载的大于15kPa/m2,并且有一定厚度,地下水流速也较小。这样可有效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即使地下水被污染,仍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便于及时治理。同时也可避免因重力作用造成地基沉陷而破坏防渗层,引起渗沥液渗漏污染地下水。在排水、防灾、地质稳定性等方面,风水和填埋场选址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是,由于风水选址考虑人居饮用水,倾向于选择水质好,水源丰富的地方,同时地下水不应过深,易于挖掘。但是,由于防止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是填埋场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填埋场选址更倾向于选择远离水源地或其他水体的场址,同时要求场址应位于地下水(潜水)最高丰水位标高至少1.5m以上,以及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强径流带之外。相对风水选址,填埋场选址对水质却无要求,但对地质的承载力和防渗要求却更高。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