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明了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目前情况下公众参与不高的原因,从加强宣传教育自觉转变行为、加强垃圾分类管理约束公众行为、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加强垃圾分类指导提高垃圾分类积极性和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公众参与;宣传教育;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39(2009)12-0018-04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又是一种“摆错位置的财富”,是一种丰富的再生资源。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置)前,实施分类收集,是最基本的措施。近年来,垃圾分类收集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国21世纪议程》中都明确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应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在2000年4月,建设部选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虽然各试点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分类收集的效率,另外还有大部分城市还是实行垃圾混合收集的方式,给资源回收及处理带来极大困难[1]。环境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已认识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和群众性。因此,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行同样具有公众性与全民性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意愿、参与程度都会大大影响垃圾分类效率。
1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
1.1公众对分类收集方式的理解和支持是分类收集实施成败的关键条件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尤其是对垃圾分类回收有重要意义。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民参与、企业加盟及政府决策三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而公众参与则是这个工程能否完成的一个基础和关键因素,公众的行为与态度是垃圾分类回收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垃圾分类回收最基础的一步就是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而日复一日的分类投放是靠广大市民来做的。因此,垃圾分类收集必须有广大市民对分类收集方式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这也是垃圾分类回收最先行的工作。
1.2树立公民主人翁意识
通过公民参与垃圾分类,使其更容易理解自己与环保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垃圾公害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垃圾公害的受害者,更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这样有利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加强公众的主人翁意识,意识到环保不仅是政府的事,同时也是每个公民的事;解决环保问题,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能够使公众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虽然看似简单的举手之劳,却使大家改变一些旧习、培养一些新规。使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换为积极的响应和合作,使政策执行中的冲突与磨擦最大程度地减少,更加富有成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3促进政府、企业积极响应,形成良好的分类收集氛围
当普通民众投身绿色行动时,会促使我们的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尽快拾遗补缺,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得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环境保护,避免了环保部门唱独角戏和孤军奋战的局面。有利于形成覆盖广泛的环保网络,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收集的氛围。
2目前分类收集中公众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2.1公众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不强
中国的经济还不发达,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环境知识水平仍然较低,长期的“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造成公众在环保领域明显呈“政府依赖型”,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的主要责任,从而缺乏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多,而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但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在垃圾分类收集问题上,公众的分类收集意识并不高。
2.2公众环保热情高而参与能力差
2.2.1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在分类过程中怕麻烦
在公众中也不乏一些环保热情高涨的人,他们对分类收集的好处有所了解,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养成垃圾混装的习惯,垃圾混装简单方便,付出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因而在要求他们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就会觉得有麻烦而不愿意很好地进行,大大影响垃圾分类效率。这种情况仅靠配置一些垃圾桶、垃圾袋,或是简单的宣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2.2.2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不深
较多人对垃圾分类表示了较高的关注和重视,有较强烈的愿望分类收集,但是环卫部门和保洁单位习惯于传统垃圾收集方式,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方法和收集方式掌握不准,从而使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标准不清楚,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率,久而久之,大大削弱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环卫科技网讯,7月1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杭州市桐庐县主城区环卫一体化作业服务采购项目-凤川街道区块的中标公告,中标人为杭...
[详细]
2021-07-01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