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加强垃圾各方面协调与管理
分类收集较原有的混合垃圾收集方式复杂,为确保分类收集效果,必须加强对分类收集设施、人员的管理;并且要明确管理职责,协调、理顺各方面关系,以确保分类收集工作有序进行[7]。
3.2.3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人们自觉实施。对那些遵守分类收集规定的居民,应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拒不执行,或执行不好、又不改正的,应受到经济的制裁。应对住宅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制定统一的规划,利用新建住宅开发与老区改造来推广这项工作。规划中应充分体现开发商、居民、物业公司、环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8]。
3.3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的氛围,将公众自我行为转变为集体行为
3.3.1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环境管理
城市居民、单位必须按照所在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排放生活垃圾,并积极配合有关单位进行分类收集。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
3.3.2把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列入文明建设工作中
一是在单位、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评选活动,并纳入年终文明建设检查考核指标;二是应在法律和政策上鼓励公众建立和发展非政府环保社团,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充分发挥社团、环保志愿者等组织的倡导作用,在繁华地带设立垃圾分类示范站,开展“垃圾分类收集从我做起”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9]。
3.4加强指导,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与分类效率
3.4.1统一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和标识
目前各试点城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法和标识上还不统一,给分类收集的深入开展造成困难。因此要尽快制定统一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和标识标准,统一思想认识和工作程序,有利于促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考虑大家的旧习惯影响及识别能力以及对垃圾专业知识的有限性和对垃圾分类所需付出劳动的认同感差异,分类收集初期应要求简单、粗放些,随着人们环卫意识加强和识别能力的提高,再逐渐细分[8]。
3.4.2加强指导,提高分类收集效率
可利用海报、宣传画、电视、广播等手段宣传垃圾分类,编写一份实用的《垃圾手册》,对具体的分类收集工作进行指导,通俗地向每个居民讲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及原则,让居民懂得垃圾的分类方法,并不断提醒和通知各类垃圾收集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使垃圾分类深入每个居民的生活中。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起步之时,可以从人们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逐渐使人们习惯于分类回收工作,亲身体验分类收集的好处.为更广泛的分类工作打下基础。
3.4.3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方便居民投放垃圾
在街道的主要地段设置写有“纸”、“玻璃”、“金属”等的资源垃圾分类箱,为那些环境意识高,愿意细致分类的居民提供基础的设施。通过个别人的行动影响周围的其他居民,鼓励居民自觉参与。
“众人拾柴火焰高”,垃圾的分类收集就是要依靠众人的力量,大家参与,共同努力,才能使这项工作更长久,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马诗院,马建华.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7,15(1):12-14.
[2]卢方英,孙向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02,10(1):15-17,32.
[3]陈强,袁九毅,等.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法初探[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1,14(1):62-63.
[4]高晓霞,谷树杰.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与对策[J].河北工业科技,2003,20(3):67-70.
[5]陈冰花,井宝莉,左玉辉.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问卷调查[J丁.重庆环境科学,2001,23(5):49-52.
[6]王羽,陆雍森.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推动因素[J].环境卫生工程,2001,9(4):41-43.
[7]庄颖.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厂[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1(1):19-21.
[8]吉崇品,张云,满国红,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建议[J].环境卫生工程,2006,14{1):63-64.
[9]刘代超.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建议[J].城建监察,2006(5):54-54.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