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明了建筑垃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建筑垃圾利用的现状和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方法及其基本实现途径。这有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实现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途径
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主要为固体废弃物,包括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渣、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也越来越多。据有关资料介绍,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m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t。若按此测算,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有4000万t。因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更难以统计。
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且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城建中的一大公害。据西安市市政部门透露,西安市每天生产建筑垃圾3万t,这些建筑垃圾长期弃废填埋,以致今年在西安市近郊已难觅可供充埋之地。
专家认为,“建筑垃圾如果不加以利用,就是垃圾;如果将建筑垃圾加以聚集、分类利用,建筑垃圾则成为财富。”因此,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就能变废为宝。所谓的利用就是将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循环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
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意义上说,废弃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将其回收利用以生产新型建材,是消除污染,使其资源化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缓解我国城市环境负荷的压力,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国内外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
1.1国外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进行得比较早,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处理方法。
日本人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比如港埠设施,以及其他改造工程的基础设施配件可以利用再循环的石料,代替相当量的自然采石场砾石材料。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生产规模最大的可加工生产100t/h。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美国政府则制定了《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从而在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促使各企业自觉地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1〕。
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以100%的回收利用再生旧沥青路面料,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同时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大大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对已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则运往“再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焚烧法进行集中处理。在荷兰,建筑业每年产生的废物大约为14×106t,大多数是拆毁和改造旧建筑物的产物(石块、金属、塑料和木材的杂乱物)。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再循环利用,但是荷兰政府希望将这个百分比增加到90%。因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建立限制废物的倾卸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
德国将建筑垃圾分成土地开挖、碎旧建筑材料、道路开挖和建筑施工工地垃圾,按不同用途再循环利用达70%以上。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将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分离出来,再回收利用,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有害重金属物质仅剩下2~3kg/t,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2〕。
瑞典具有先进的建筑垃圾破碎机,这种机械集筛分、破碎、除铁、运输为一体,自身有履带、板车直接开到工地,将建筑垃圾筛分、破碎后又可直接运到建筑工地利用。
总之,这些国家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
环卫科技网讯,6月17日,河南省安阳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林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项目中标结果公告,中标人为林州...
[详细]
2021-06-18
中国环卫科技网








2020全国厨余(餐厨)
2020全国厨余(餐厨)
2020全国厨余(餐厨)
2020全国厨余(餐厨)
环卫科技网公众号
环卫微学院公众号
乐分圈微信公众号
厕重点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