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堆肥方式:堆肥实质是垃圾自然降解过程的人工强化,它的形式有多种,产品可作肥料。但高温堆肥的处置方式缺陷也较多:对垃圾的选择性差,生产成本高,工艺技术不成熟,生产规模小,堆出的肥效无法与化肥相比,有限的出路以及施肥的季节性很难完全消纳堆肥产品。
(3)焚烧:垃圾焚烧处理是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处理可以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垃圾的减容减量化程度高(减容90%,减重80%),垃圾处理彻底。垃圾焚烧的适用范围很广,能处理多种垃圾,且大多数焚烧技术不需对垃圾进行预处理;垃圾焚烧的余热可产生蒸汽用于发电、供热,节约能源。但是垃圾焚烧技术是垃圾处理中的一项复杂的技术,对运行管理要求很高,投资和运行管理费也很高,运行不当会产生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焚烧法处理垃圾在中国发展较慢,主要是因为资金短缺。焚烧处理的前期投入较大,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焚烧厂大约需要7~8亿元人民币。而且由于焚烧法处理垃圾时会产生二噁英气体,因此目前许多城市除医疗垃圾处理外,基本不用焚烧法处理垃圾。
4垃圾处理方式发展趋势
由于城市垃圾成份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而不同,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从应用技术看,国外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形成系统及成套设备。从国外多种处理方式的情况看,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有以下趋势:
(1)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
(2)填埋法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
(3)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
(4)其它一些新技术,如热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术,正不断取得进展。
卫生填埋技术是按严格的程序作业填埋,底层有防渗材料;建有完整的渗滤液导排与收集设施,经处理达标后才排入水体;填埋气体有完整的导排设施,几乎不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投资少,效率高。但是填埋场造成土地资源及各种可回收资源的浪费,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因此发达国家填埋场有逐渐向垃圾终极处理方向发展的趋势。欧共体已通过法律禁止有机垃圾填埋;美国则通过政府和环保部门对填埋进行行政干预,禁止未经焚烧、堆肥或回收的原生垃圾进场填埋。
堆肥在国外城市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型垃圾堆肥厂处于停滞状态。但近年来许多国家又以不同方式应用堆肥技术,使垃圾堆肥处理又有所回升。一种是庭院垃圾堆肥,如美国现有庭院垃圾堆肥设施3260座,英国目前40%的庭院垃圾己在各户各家进行堆肥。另一种是制造无机有机复合肥技术。国外生活垃圾堆肥技术正朝着精细化和多用途方向发展。
处理城市垃圾的目标都是尽最大努力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垃圾焚烧发电是最贴近垃圾处置“三化”原则的。近年来垃圾焚烧方式因其显著优点而在欧洲及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发电占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比例已普遍超过80%,在这些国家已是成熟的产业并进入了产业化、市场化的成熟期。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垃圾焚烧处理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垃圾焚烧处理将开始得到大规模发展,欧洲和日本就是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采用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的。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已率先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城市垃圾。1988年,深圳引进了日本三菱重工的技术,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工业化垃圾焚烧发电厂;2001年上海浦东垃圾电厂建成;2003年底,深圳南山、盐田垃圾发电厂相继建成,这些都在国内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江苏省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按照该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江苏省垃圾焚烧处理已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 5垃圾处理技术路线
2000年5月,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指出:“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在具备经济条件、垃圾热值条件和缺乏卫生填埋场地资源的城市,可发展焚烧处理技术;积极发展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方式”。因此,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时,应根据当地的区位、人口、用地、经济发展状况合理确定垃圾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