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环境影响因子
垃圾是城市的必然产物。目前在众多的垃圾处理方法中,卫生填埋法被认为是最简便、经济的方法而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据报道,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约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垃圾是应用填埋的方法处理。卫生填埋法处理城市垃圾的缺点是填埋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填埋场通常位于离城市市区不远的郊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填埋场会进入市区的范围,影响城市的美观;垃圾填埋后腐烂分解产生的填埋气(如CH4、CO2和H2S等)和渗滤液,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源。为了解决垃圾填埋场的占地问题并兼顾城市的美观,垃圾填埋场在关闭后常常被建议开发成公园、高尔夫球场或其它露天娱乐场所。但是开发和利用它们的前提是对它们进行植被的重建,因此垃圾填埋场的植被重建即植被恢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材料与方法
1研究地点概况
中山市狗仔坑垃圾填埋场位于中山市东区新安村旁,距市区约6~8km。此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8℃,年平均降雨量1748.3mm。填埋场占地约10hm2,填埋总容量约为130×104m3。场内填埋的大部分是生活垃圾(日常用品废弃物),也有部分工业垃圾(如废电路板、废塑料和橡胶制品等)。该场建于1982年,曾先后经过4次扩容,由于建设初期因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未按卫生填埋的技术要求设计和建设,于1996年底封场。后来发现填埋场沼气的问题严重,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在1997年8月到1998年4月之间,进行了沼气导排工程,完成钻井和安装导气管30个,使填埋场的沼气顺利排出。
1.2野外调查与采样
2001年6月中旬对中山市狗仔坑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生态调查。首先走遍全山,记录所有出现的高等植物。其次,依照地形,按照代表性样地设置方法在填埋场内对优势植物群落设立了10个3m×3m的样方。同时,在场外附近取2个3m×3m的样方作对照(CK)。植被调查:记录样方内植物的种类、株数、株高和盖度,另外记录填埋场内样方外的其它植物的种类;在每个样方内设一个1m×1m的子样方,收割样方内所有植物的地上部分,并收集落叶部分和挖出植物的地下部分,分别冲洗、烘干、称重后得到相应的生物量。土壤调查:在每个样方内随意选取3个点各取3009左右的顶层土壤(0~10cm)混合均匀,作为各样方的代表性样品;取一部分新鲜的土样测定含水量(moisture content,MC),其余部分风干,过2mm筛后测定pH、电导率(k)、有机质(OM)、总磷(TP)、总氮(TN)、钾(K)、镁(Mg)、钙(Ca)、铜(Cu)、锌(Zn)、镉(Cd)、镍(Ni)、铅(Pb)和锰(Mn)。填埋气调查:在每个样方内按“Z”字形安装3根PVC管作为气体收集管;每根PVC管长1m,内径为3.9cm,在距管口一端50cm以内的部分均匀钻8排孔,孔径为0.5cm;安装时先用打孔器在地上钻高度约60cm左右、内径略小于PVC管内径的孔,再将PVC管挤压下去,有孔的一端没入地下,露出地上部分约40cm左右,踩紧地面上PVC管周围的土壤以防漏气,最后,用强力封口胶膜将露出地面的管口封紧(图1)。此后,每个月测一次管内的填埋气(CH4和CO2)的浓度。

图1填埋气收集装置图
1.3分析方法
1.3.1植物生物量
植物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去离子水洗干净,烘箱中80℃干燥24h后称重得到相应的生物量。
1.3.2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含水量:用重量损失法测定(105℃下);pH:将土样溶于蒸馏水(m(土):V(水)=1:25),pH计测定;电导率:将土样溶于蒸馏水(m(土):V(水)=1:25〕,电导率仪测定;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水合热法测定;总磷和总氮:用浓H2SO4+CuSO4+K2SO4消化,定容,钼锑抗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总磷,凯氏微量定氮法测定总氮;K、Mg、Ca、Cu、Zn、Cd、Ni、Pb和Mn含量:用浓HNO3+HClO4消化,定容,ICP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