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垃圾填埋场建于1996年,于当年12月份启用,至2007年2将基本填满,急于启动另外一个填埋场接纳北京西南线的生活垃圾,根据2003年1月《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用地扩建规划》,明确了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工程扩大发展用地区域为在原场地南侧扩建,确定了安定垃圾为填埋场扩建项目。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北京永新环保有限公司对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在环评上报环保部门审批前,需征求公众意见,因此我公司编制了《安定垃圾填埋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本,以用于公众查阅,并提出宝贵意见。
1.1项目背景
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的终端场地,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关键。目前,北京市西南线垃圾处理设施包括马家楼垃圾转运站、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南宫垃圾堆肥厂,主要负责宣武区全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任务。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建于1996年,于当年12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设计填埋高度为40米,设计填埋容量326.5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量为700吨,设计使用填埋年限为13年。但由于接纳和义垃圾堆放场陈腐垃圾50万吨,南宫堆肥厂的堆肥残渣及南宫焚烧厂的灰渣,丰台区、大兴区和房山区的部分垃圾也进入安定填埋场进行处理,致使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使用寿命缩短,根据目前的填埋量预测将于2007年2月填满,届时西南线的生活垃圾将面临无处消纳的困境。本项目作为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后续项目,是保证北京市西南线垃圾治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及西南垃圾处理线稳定运行的基础。2003年1月,《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用地扩建规划》明确了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工程扩大发展用地区域,北京市市政管委接到二清集团《关于扩建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请示》后,也做出了批复,作为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后续项目,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工程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1.2扩建项目的概况
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项目是由北京市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原有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即将封顶的情况下开发的二期工程,该工程将延续一期工程接纳北京西南线的生活垃圾及南宫堆肥厂的堆肥残渣及南宫焚烧厂的残渣,日处理垃圾规模为1400t,总容积为947万立方米,填埋年限为16年(2007~2022年)。征地在原安定垃圾填埋场南侧,总占地面积为26.7公顷(400.5亩),填埋前期将在原场地南侧进行填埋,填至30m高(与原场同高),后期在两个场地中间部分继续填埋,直至70m高后封顶。填埋采用改良间歇式厌氧卫生填埋工艺。沼气采用水平横管及竖向直管收集后作为燃料资源利用沼气发电、沼气罐装民用等。沼气发电规模为800KW,电力在场内循环,减小电网的压力,燃用沼气量为480Nm3/h。沼气罐装民用系统规模为500m3/h,将收集的沼气采用净化处理,然后罐装,作为周边老百姓的生活燃料。
渗滤液收集至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工艺采用膜生化反应系统、纳滤处理系统及反渗透系统处理,规模为340t/d,处理后出水达城市扎用水标准后部分回用,部分排放。
2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2.1周边环境概况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扩建项目地处安定镇内,评价区内有站上、高店等8个村庄,武警总队第四、九支队,精细化工基地等企事业单位。项目东临杨树林,再往东有通州马房村及前野厂、后野厂村;南临桃树、桑树、杨树林,再往南为精细化工厂;西临一片待开发用地,再往西为武警的监狱等;北临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再往北为武警支队的菜棚、农场、训练场以及站上村、高店村等。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表见表2-1。
表2-1扩建项目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表

注:表中所标注距离为距离扩建项目地面边界的距离
2.2周边环境质量现状
2.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评价收集了1998~2006年H2S和NH3及臭气浓度的场界历史监测数据,并于2006年8月份和12月份现场监测了站上、高店、马房、善台子和武警监狱五个监测点的TSP、SO2、NO2、NH3、H2S和臭气浓度的质量现状。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由历史场界监测数据评价可得,1998~2006年安定垃圾填埋场仅在2001年出现臭气浓度超厂界二级排放标准,最大标准指数达到4.4。H2S和NH31998~2006年的监测数据均未出现超厂界二级排放标准现象。
通过2006年8月和12月对环境保护目标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受安定现状垃圾场影响,臭气浓度超环境质量标准,夏季超标严重,最大超标倍数达到17.2;冬季相对较轻,评价指数范围在0~6.6。其余5项大气环境指标均低于相应控制限值,未出现超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