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管理模式;新加坡
1新加坡城市管理组织模式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建国以后从一个“脏乱差”国家变成了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成功地在世界上树立了它的城市品牌。因此,国内城市规划、管理学界从不同角度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基于此,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局与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共同开展了国内外城市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文章即是对新加坡城市管理实地调研后的理论总结。特别是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市镇——马林百列市,对其城市管理的组织形式、操作模式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面谈与实地考察。目的是总结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模式、方法与特点,提出对我国城市管理的借鉴。
1.1城市管理组织模式
新加坡城市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国家发展部下的公园及康乐局和市镇理事会以及环境部下的环境卫生局负责。这3个部门除了经常性的交流之外是相互独立的(图1)。其中,环境卫生署和公园及康乐局都属于政府公共部门,环境卫生局负责城市中的公共卫生,公园及康乐局主要负责城市中的园林绿化管理。市镇理事会是1988年以后,新加坡政府依据所颁布的市镇理事会法令,在全国各个市镇分别成立的,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体,它负责新加坡城市管理中绝大多数的日常管理工作。它的职责类似于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主要负责对公共环境进行日常的清洁工作、园林保养、日常与周期性的维修工程、社区改进计划、中期翻新计划、建筑物日常管理与定期维修服务等,而与物业管理不同的是它属于法定机构。

图1新加坡城市管理组织模式
1.2市镇理事会的组织与职能
新加坡市镇理事会隶属于国家发展部,由政府任命官员、选区国会议员和专业人士所组成,是城市公共社区和物业管理机构。它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让居民能够更多地参与城市管理,让国会议员更多地施展其领导才能。市镇理事会负责新加坡城市管理中最日常的工作,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新加坡有16个市镇理事会,每个市镇理事会负责对其所管辖的市镇进行物质环境的管理,由于政府希望体现出不同市镇城市管理的产业,因此每个市镇理事会具体的组织并不完全相同,这里以马林百列市政理事会为例,说明市镇理事会的基本组织模式(图2)。

图2马林百列市镇理事会的组织结构
马林百列市镇理事会的各个部门中,除了保证其本身发展所需的财务、公关等部门外,其重点部门是产业部门,它是城市管理职能的主要行使部门。该市镇理事会的产业部门按照选区分为7个分部门,分别由7个产业经理分别对其进行管理。每个产业经理管理4~6个执行人员,这些执行人员即是各选区内城市管理的执法人员,他们随时进行巡视,发现有违章行为则进行执法。该市镇理事会的机构设立体现了其分区管理的思想,它使得管理工作职责清楚而高效运行。
3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体系
新加坡城市管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方法体系(图3),其中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对管理资金的经营是城市管理的基本方法,它们构成了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还阶段性地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评比活动和全国运动,作为城市管理的辅助手段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进行。此外,还通过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来保证城市管理有效地进行。

图3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体系
2.1完备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
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中最根本的是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具体、周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没有回旋余地的法律体系。国家对城市中建筑物、广告牌、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硬环境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完备的法规体系是新加坡法制化城市管理的基础。其特点:(1)完整性。政府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立法,做到了“无事不立法”,使城市执法人员的每项工作都有法可依。(2)操作性强。城市管理法规对规定的内容、制定办法以及惩罚都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既避免执法随意性又增加了可操作性。
2.2严格的罚款制度
新加坡良好的城市环境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渗透到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罚款制度。它在培养国民良好的行为,使城市管理富于经济色彩以及增加城市管理经费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其特点:(1)罚款名目繁多,几乎涉及所有公共领域。(2)罚款数额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