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加快研发或引进处理废旧电池的工艺
废电池收集后的出路在于再利用和环境无害化的处理,而处理技术的先进性、经济性直接影响治理污染的最终效果。只有在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废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各级环保部门、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和处理厂家应加强协作,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渔用废电池再生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各地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适用的技术,对已开发成功的技术要予以推广,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考虑引进国外成熟的技术。
4.4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在沿海特别是渔民集中地区,面向广大渔民应采取范围广,影响大,形式多样宣传教育方式,使大多数渔民都能认识到废旧渔用电池回收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废电池的回收有利于提高渔民收入和改善自身的居住环境,从而使废电池的回收和安全处置家喻户晓,使渔民养成自觉回收电池的习惯。只有全社会都参与,才能全面、完善地防治渔用废电池的污染。
5 结 语
对废电池污染环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以国家的政策法规为依据,以政府主导来加强管理。目前,必须要坚决贯彻执行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加强渔用废电池管理的政策法规建设,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渔民的环保意识,建立起社会化的回收体系,进行全面渔用废电池回收,另外国家还应鼓励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总之,在政府的管理下,全社会的关心与配合下渔用废电池污染的问题才可能得到正确处理和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 朱文娟.年均500万干电池被弃东海[N].青年报,2006-11-13(A10).
[2] 聂永丰.废电池危害及环境污染其风险分析[J].节能与环保,2004(2):5-6.
[3] 沈盎绿,马胜伟,沈新强.废电池浸出液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评价[J].上海环境科学,2007,26(4):171-174.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和商务部.关于发布<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
[5] 刘育,夏北成.废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2003(1):13-14.
[6] 郭立,何深思.废干电池回收的障碍与对策[J].环境保护,2002(4):42-44.
[7] 聂永丰,牛冬杰.废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管理对策分析[J].电源技术,2000(12):363-365.
[8] 刘平养.不完全市场中废电池管理方法初探[J].市场与经济,2004(9):36-39.
[9] 王成彦,邱定蕃,陈永强,等.国内外失效电池的回收处理现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4(5):39-42.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