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必须大幅度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单靠政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用多种渠道的“社会化”融资模式,其中实施垃圾处理收费是最稳定、可靠的融资渠道,是各级政府实现垃圾处理目标的必要条件与基本保证。广东省中山市采用“水消费系数法”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成功实践,证明借助成熟的水收费系统作为收费平台是解决当前垃圾处理收费问题的好办法。
关键词:垃圾处理;收费;水消费系数法;必要条件;基本保证
Refuse disposal fee charging: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and basic guarantee in domestic refuse disposal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non-harmful disposal of domestic refuse, we must substantially raise the relevant fund input. We cannot solve this problem only relying on the government, therefore we should adopt many ways of socialized financing mode, and among these, carrying out domestic waste charge is the most stable and reliable one, meanwhile, it also becomes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s necessary condition and basic guarantee in the refuse disposal.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water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method "in Zhongshan City proves that a charge platform with the help of full-grown-up water charge system is a good method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 of refuse disposal.
Keyword: Refuse disposal; Charging; Water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method; Necessary condition; Basic guarantee
1 垃圾处理现状
2006年,656个设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以清运量计)1.484 亿吨,共有垃圾无害处理设施419
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约为72.45%,无害化处理率约在52.15%[1]。据1635个县城(共有1635个县)统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以清运量计)0.62656 亿吨,共有垃圾无害处理设施124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约为39.2.%,无害化处理率约在6.61%[1]。
就不同处理技术应用无害化处理市场的份额看,设市城市的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基本工艺技术处理垃圾的比例分别为81.4%、3.7%和14.45%;县城分别为87.4%、8.1%和1.06%[1],很明显,无论设施城市还是县城,填埋法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另据统计,设市城市中共有运行的垃圾填埋场372座,分布在297个城市。其中,评定为Ⅰ级的有58座,处理总能力5.47万吨/日;Ⅱ级的有132座,处理总能力7.28万吨/日;Ⅲ级的有48座,处理总能力2.83万吨/日;Ⅳ级的有134座,处理总能力3.88万吨/日[2]。
2 发展态势
“十五”期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上升,垃圾清运量共增加3783万吨,平均每年增长率约为42%。预计到201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1.8亿吨,约为50万吨/日[3]。
“十一五”期间,作为生活垃圾最终处置方式的卫生填埋处理技术和设施是每个地区所必须具备的保证手段;也是绝大部分地区处置、消纳生活垃圾的主要渠道——东部地区:垃圾处理应以卫生填埋为基础,在具备条件的城市,鼓励采用以焚烧为主或与生化处理技术多种方式进行有机组合;西南地区:现阶段可以卫生填埋处理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焚烧或生化处理技术的使用比例;西北地区:生活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技术为主;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现阶段应以卫生填埋为主,适度发展其它处理工艺[3]。
“十一五”期间,全国计划新增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为24万吨/日,平均每年新增4.8万吨/日。同时将采取封场、搬迁或改扩建等措施对现有约70%的不达标设施进行改造,总规模约7.4万吨/日。
3 资金需求
⑴ 投资估算:“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垃圾处理系统总投资约为744亿元,其中: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516亿元;不达标处置设施治理73亿元;转运设施与收运系统建设155亿元。[3]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以地方投入为主。
⑵ 运行费用:以无害化处理率60%,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发电=0.8:0.05:0.15,并按国家现行垃圾处理建设标准运行指标测算,2010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费约为48亿元。
4 解决资金匮乏问题的关键
由上述分析知,“十一五”期间全国垃圾处理平均年需求资金额200多亿元(其中建设投资约150亿元),但各级政府实际投入能力有限。2006年,全国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的垃圾处理建设投资为43.56亿,县城为6.48亿元,两项合计只有“十一五”平均年投入需求的三分之一。因此开拓资金渠道,筹措足够专项资金,已成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开拓社会化融资渠道不乏是积极对策与有效措施,国内现已有数十例垃圾卫生填埋或焚烧发电BOT项目的成功实践。但是,这些措施只是暂时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所有费用最终将以支付垃圾处理费的形式偿还给投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