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垃圾收集部门,可以由政府部门或专业的环保公司充当,负责管理垃圾收集工作。
(2)转运站日常运营管理部门,可以由政府部门或专业的环保公司充当,它负责转运站的日常运营维护及管理工作。
2.1.3 第三层
垃圾收集转运系统中的第三层是高级管理层,负责整个系统的宏观调控,其行为主体为管理监督部门,一般由政府充当,负责对转运站的总体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2.2 垃圾收集系统设计与优化
垃圾收集系统设计和优化的原则是,根据系统覆盖区域的近远期垃圾收集量和预测量,采用拖曳式容器系统的计算方式,对各转运站收集范围内需要配备的垃圾收集容器个数和各站点所需的垃圾收集车数量进行计算。此外,分析不同产生源产生垃圾的特点,以确定不同站点、不同地区的垃圾收集时间。
2.2.1 垃圾收集系统设计
在一般居民住宅区采用人工上门收集垃圾,楼外放置密闭式高聚乙烯垃圾桶(660L),再用桶装垃圾运输车载至小型垃圾压缩站;市政道路两侧则用大塑料袋收集打包,再用桶装垃圾运输车载至小型垃圾压缩站。在垃圾产生量大的繁华街区,为扩大服务范围,提高转运站利用率,控制环境污染,在新的垃圾转运站建成后,要逐步取消原有人力手推车收集垃圾的方式,推广在各垃圾产生源直接摆放欧盟标准桶。距离垃圾转运站较远的地方,用小型桶装垃圾运输车到各点将装满垃圾的欧盟标准桶装上车,放下空桶,车满后运到垃圾转运站后,卸下满桶,按此操作程序再到下一批点收集垃圾。
1、模型建立
根据前面的分析,假设一个垃圾收集周期为一辆垃圾收集车从转运站出发开始,到下一次从转运站出发为止,包括收集车从转运站到达第一个垃圾收集点的时间t1,垃圾总装载时间t2,从上一个垃圾收集点行驶到下一个垃圾收集点的总时间t3,从最后一个垃圾收集点回到转运站的时间t4,卸载时间t5。则每个垃圾收集周期所需总时间T为:

假设每个垃圾收集周期的收集点为n个,垃圾容器数为C, 其中单次装载时间为tc,则


假定每个转运站均配备平板式货车,每次收集所能清空的容器数C=10。每天要求的收集次数Nd为:

上式中,Vdt为平均每天每辆车需收集的废物总量,m3;c为废物容器容积,m3;f为废物容器容积利用系数。
在整个收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非生产行为,如每天早晚登记报道和离开的时间、不可避免的交通阻塞的时间、设备维修保养的时间及违规的休息时间等。根据经验数据,非生产因子W为0.10~0.40,大多数操作情况中常取0.15。
因此,每天每辆车要求的工作时间H为:

上式中,t0为收集车从分派车站到第一个垃圾收集点的行驶时间,tb为收集车从转运站开回分派车站的行驶时间。由于收集车从分派车站出发后可直接行使到第一个垃圾收集点,因此,总时间中需减去t1。假设每个转运站配备的收集车为m辆,则:

上式中,Vd为平均每天该垃圾转运站收集的垃圾总量,m3。
由于单次装载和卸载时间相对恒定,而t1、t3、t4取决于行驶距离和行驶速度,因此,令:

上式中,s为行驶距离,v’为行驶速度,ts为行驶距离和行驶速度的函数。
根据上面各式,得到方程如下:

为简化模型,将t0-t1+t6考虑在非生产因子中,则最终方程变为:

2、模型求解
每天往返次数取整后,每天的次数和车辆尺寸大小的经济组合可以通过以上模型的分析确定。根据一项对各种类型的收集车的大量数据资料分析,行驶时间可近似由下式表示:

上式中,a为经验速度常数,h;b为经验速度常数,h/km,s为平均行驶距离。

取c=660L,f=70%,C=10,w=0.20(包括收集车往返分派车站的时间),工作时间H=12h,tc=0.015h,t5=0.25h,收集车平均行驶速度约为40km/h,根据经验数据,取a=0.05h,b=0.025h/km,容器收集点平均距离约为50m,垃圾压缩前密度约为0.4t/m3。
代入各站点的垃圾收集量和运输距离等数据,计算可得不同条件下各转运站需配备的收集容器及收集车数量。如宝安区153座转运站共需桶装垃圾运输车约185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