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5年期间东、中和西部城市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平均值分别为78.76%,51.51%,49.60%。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类城市间粪便处理的模式及处理系统的技术水平不同。从时间趋势上看,东部城市和中部城市的变化趋势相似,即总体保持逐年上升趋势;西部城市的处理率在前两年比较稳定,在52%~56%之间,而2003年突然下降,2004年比2003年略有提高。
3.4无害化处理量与处理率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差异
3.4.1无害化处理量
图13显示了不同规模城市在粪便无害化处理量(万吨)上的差异。2001~2005年的粪便无害化处理量按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超大城市>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其平均值分别为:657.536,646.14,548.36,292.346,210.874万吨。

图13不同规模城市在粪便无害化处理量(万吨)上的差异
从时间趋势上看,超大城市呈抛物线趋势,2004年达到最高值;特大城市2001~2003年期间的粪便无害化处理量稳定在230~290万吨之间,2004年下降至最低值147.8万吨;大城市与特大城市的变化趋势相似,每年的处理量在数值上也相差不大;中等城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增加幅度较大,但在2004年也有显著降低;小城市2001年至2003年较为稳定,且在450~470万吨之间波动,2004年增至1047.7万吨。
3.4.2无害化处理率

图14不同规模城市在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上的差异
图14显示了不同规模城市在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上的差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在2001,2005年间的处理率平均值分别为:75.34%,61.57%,61.21%,67.62%,68.75%。这与不同规模城市在粪便处理上的资金投入及粪便处理的系统模式不同有关。
从时间趋势上看,超大城市的处理率基本持平;特大城市的处理率在2003年有个细微的上升后又下降;大城市的处理率一直都在60%的附近上下浮动;中等城市的处理率在2003年上升到最高;小城市的处理率在这5年内基本呈现一个上升趋势。
3.5处理设施及处理能力在不同类型城市间的差异
关于各种粪便处理设施数量、处理能力和年处理量,现缺乏全国的、连续性的数据,《城市建设统计年报》从2001年开始在粪便处理一项中仅对粪便清运量和无害化处理量进行了统计,根据现有数据难以得出各种粪便处理设施及其处理能力的动态变化情况。
通过对2000年的数据进行静态分析可知,由2000年统计的663座城市中,集中清运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零的城市至少占45.9%,由于距现在的时间较远,得出的结论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表2粪便处理设施和处理能力及其在不同类型城市间的差异

3.6处理设施及处理能力地区差异分析
(1)从全国来看,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其他粪便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相当,占粪便处理量的比例也差不多(不超过4个百分点);但不同类型城市间这两类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及其占粪便处理量的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
(2)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在不同类型城市间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小城市>中等城市>超大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东部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其他粪便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排列次序为:超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中部城市。
(3)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在不同规模城市间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性,按处理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单位处理能力分别为:164.37,83.78,82.50,48.99,46.62t/d•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