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粪便清运量与专用车辆的相关性
因缺乏连续的、全国的粪便专用车的统计数据,故用环卫专用车辆来推测其与机械化清运量的关系。从图8可以看出,粪便清运量和专用车辆数都在同步持续增长,二者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99095,这说明随着专用车辆的增加,清运量也在增多。
2.8统计评价
(1)2001-2005年全国粪便年清运量处于上升趋势;人均粪便清运量波动也不是很大;相关分析表明,粪便清运量与城市人口负相关,而与非农业人口、城市排水管道长和专用车辆都呈正相关。在未来若干年内粪便清运量仍会继续上升,环卫部门将面临大量粪便清运问题。
(2)尽管排水管道长度增长的速度大于粪便清运量的增长速度,但粪便清运的机械化程度仍然很低,且专门用于粪便清运的设施严重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3)粪便人均清运量在不同规模城市和不同地理经济区域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当地的经济技术水平和环卫资金投入有关,也与排水管道长度和专用车辆数等环卫因素有关。
(4)粪便清运机械化在不同类型城市中存在差异,城市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机械化的程度也相对较高,且经济较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明显,这一差异表明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3城市粪便处理的统计特征
3.1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及处理率变化
2001-2005年期间,我国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及无害化处理率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增加了44.62%,处理率也增长了8.7%。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增长趋势与粪便无害化处理量的增长趋势较为相似,到2005年底我国城市粪便清运量达到3806.4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71.33%。

图9我国城市粪便无害化量及同期处理率增长趋势(2001-2005)
从图9中可以看出,从2001-2003年,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呈直线上升,2005年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增势趋缓。对粪便无害化处理量(万吨)A及年份B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A=209.65B-417570(N=5,R2=0.9438)(2)
这充分说明,我国城市粪便处理取得较大的技术进步,在城市粪便清运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粪便无害化处理量仍有较大的提高。
3.2无害化处理量与清运量
2001-2005年我国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和同期粪便清运量的增长趋势如图10所示。
增长趋势显示,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和粪便清运量随时间增长的趋势极其相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对粪便无害化处理量(万吨)A和粪便清运量(万吨)B进行相关性分析。
得到如下方程:
A=1.0323B-1155.8(N-5,R2=0.9415)(3)
根据上式分析,粪便清运量每增加100万吨,粪便无害化处理量相应增加103.23万吨。

图10全国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及同期粪便清运量增长趋势(2001-2005)
近5年来,我国城市粪便清运量增加了27.24%,而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增加了44.62%,远大于粪便清运量的增加速度,这说明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城市粪便处理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量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粪便清运量的增长速度。按此趋势发展,根据(1)式和(2)式预测,到2018年左右我国的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和清运量相等,即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到那时我国的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3.3无害化处理量与处理率在不同区域城市间的差异
图11和图12分别显示了粪便无害化处理量(万吨)和处理率(%)在东、中、西部城市间的差异。2001-2005年,全国的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和处理率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并且与时间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但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和处理率在不同经济地理区域城市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图11东、中、西部城市在粪便无害化处理量(万吨)上的差异
3.3.1无害化处理量
2001-2005年的粪便无害化处理量按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东部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其平均值分别为1504.28,566.44,174.45万吨。据分析,东部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量最高,与其粪便清运量及粪便处理模式有关。东部地区所包括的城市及人口数量较大,因而粪便清运量较大。此外,东部地区较早地将粪便作为废物,倾向于设置单独的粪便处理设施,粪便处理设施比较完善,而中、西部城市城市规模小,粪便清运量少,粪便处理设施相对落后。
从时间趋势上看,东部城市除2004年稍有回落外,总体上保持增长趋势;中部城市基本上也保持增长趋势,尤其在2004年显著增长;西部城市表现出较明显的波动,范围在100-200万吨之间。
3.3.2无害化处理率

图12东、中、西部城市在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