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经验,总结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实践成果,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对策及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
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认识到,没有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想彻底解决垃圾问题是不可能的。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城市生活垃圾仍采用混合收集,大量有害物质如干电池、废灯管等未经分类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不仅增大了垃圾的运输和填埋量,而且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据建设部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全国663座城市共清运生活垃圾1.18亿多t。快速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加重了城市环境污染,而且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就意味着减少了从资源开采、生产加工、使用或消费、最终处置各环节能源、人力、物资等资源的消耗。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来看,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就意味着可以节省相当一部分收集、运输和处理费用,以及包括土地在内的多种资源。
垃圾分类收集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收集方法,我国一直沿用过去的垃圾混合收集方法,给资源回收及处理带来极大困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中可回收资源迅速增加,现已达到20%左右。垃圾处理设施也逐年增多,为垃圾分类收集创造了条件。
目前,影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国家缺乏有效地鼓励分类收集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限制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普及。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居住的是多层或高层楼房,居住面积普遍较小,家庭垃圾分类投放较困难;
(3)居民经济收入低,不愿支付较多的钱购买较多的容器用于垃圾分类收集;
(4)缺乏配套的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的设施。
1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方式
据报道,1993年德国的垃圾分类收集量已占垃圾总量的75.5%。在欧洲,家庭中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比例已达很高水平。家庭一般都将有机物垃圾单独存放,自行堆肥处理或由垃圾运输部门运走。垃圾运输部门使用不同的垃圾运输车辆将分类好的垃圾分别运送到相应的处理地点。
除了家庭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外,城市街道的垃圾收集点也放置有不同标志的垃圾容器,供居民和路人分类投放垃圾,比如有专门的电池投放桶、玻璃瓶投放桶、报纸投放桶等,这些垃圾分类收集点一般都是由垃圾运输部门根据城市的统一规划设置的。
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进展情况
2000年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经过1a(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许多人认识到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不只是要把有用的物质分出来进行回收利用,而是要根据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分类收集。分类收集的目的是为了垃圾的分类处理,充分发挥处理工艺和处理设备的效能,这样才能达到分类收集的目的。
建设部确定的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8个试点城市,进行分类收集的重点是废纸、塑料、金属和有毒有害的废电池。这些试点城市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实践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分类收集实施原则、指导思想和方法。如广州市,他们让市民先将生活垃圾粗分为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和有毒有害3类,再由分拣中心进行细分类和加工,这样更有利于分类收集工作的开展。其它如北京市结合申办奥运会,把分类收集作为建设绿色北京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系统性、广泛性、有序性”的指导方针,率先从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废纸分类收集,推广使用再生纸办公。上海市积极营造“垃圾要分类,资源要利用”的社会氛围,根据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生活垃圾最终处理方式,设计分类收集类别和收集方式,仅8个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就达到了20%。南京市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小区保洁员、居民、物业管理公司和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厦门市从2001年6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分类回收体系,并在鼓浪屿全区实行了分类回收。还有一些不是试点的城市也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2001年建设部组织制订了有关分类回收的技术标准《垃圾分类收集方法与标识》、《垃圾分类收集名词术语》和《垃圾分类收集统计与评价指标》,预计2002年颁布实行,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
3.1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环卫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卫生问题的敏感性和对于自身环境卫生行为的觉悟程度。如果把环境意识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中,他们举手之劳就能给周围的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带来成效。因此,如何提高公众意识,把环境卫生宣传贯彻好,是一项应长期坚持进行的宣传教育工作。
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可利用海报、宣传画、电视、广播等手段宣传垃圾分类,编写一份实用的《垃圾手册》,通俗地向每个居民讲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及原则,使垃圾分类深入每个居民的生活中。
凡人小事,人间真情。在许多人眼里,环卫工人是平凡的,但恰是在这些平凡的劳动者身上,我们总能看到不平凡的光辉。近日,笔者从...
[详细]
2019-07-24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