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废车胎制胶粉
通过机械方式将废旧轮胎粉碎后得到的粉末状物质就是胶粉,其生产工艺有常温粉碎法、低温冷冻粉碎法、水冲击法等。与再生胶相比,胶粉无须脱硫,所以生产过程耗费能源较少,工艺较再生胶简单得多,减低污染环境,而且胶粉性能优异,用途极其广泛。通过生产胶粉来回收废旧轮胎是集环保与资源再利用于一体的很有前途的方式,这也是发达国家摒弃再生胶生产,将废旧轮胎利用重点由再生胶转向胶粉和开辟其它利用领域的根源。
胶粉有许多重要用途,譬如掺入胶料中可代替部分生胶,降低产品成本;活化胶粉或改性胶粉可用来制造各种橡胶制品(汽车轮胎、汽车配件、运输带、挡泥板,防尘罩、鞋底和鞋芯、弹性砖、圈和垫等等);与沥青或水泥混合,用于公路建设和房屋建筑;与塑料并用可制作防水卷材、农用节水渗灌管、消音板和地板、水管和油管、包装材料、框架、周转箱、浴缸、水箱;制作涂料、油漆和粘合剂;生产活性炭。
3.3废轮胎用于建筑材料
近年来,废旧轮胎于土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在逐步增加,通常是将整条轮胎切成50~300mm的碎片。在岩土工程中使用碎轮胎的益处是,碎轮胎的单位体积重量只是常用回填土的三分之一,因而用其作填料所产生的上覆压力要比泥土回填材料所产生的小得多。这对软弱地基而言,将会明显地减少沉降,增强整体稳定性。并且碎轮胎填料施加在挡土结构上的水平应力不到泥土回填材料的一半,为大幅降低挡土结构的造价提供了前提。
橡胶土是一种新的轻质多孔隙建筑材料。该材料主要由碎橡胶、水泥、煤灰或粉煤灰(PFA)、橡胶粉或聚合物纤维和水制成。碎橡胶主要来自去掉钢丝的废旧橡胶轮胎,也可从其他回收的橡胶制品中获得。将上述原料以预定比例充分混合制浆即可浇筑成轻质多孔隙的建筑材料。同样,也可将制成的浆倒入铸模浇铸成轻质建筑块。应用的领域包括路堤、挡土结构、山坡填土、地下厂房回填、道路填土、土地开垦及其它的土木工程应用。
3.4原形改制
原形改制是通过捆绑、裁剪、冲切等方式,将废旧轮胎改造成有利用价值的物品。最常见的是用作码头和船舶的护舷、沉入海底充当人工渔礁、用作航标灯的漂浮灯塔等。原形改制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回收利用方法,但该方法消耗的废旧轮胎量并不大,所以只能当作是一种辅助途径。
3.5热能利用
废旧轮胎是一种高热值材料,每公斤的发热量比木材高69%,比烟煤高10%,比焦炭高4%。以废旧轮胎当作燃料使用,一是直接燃烧回收热能,此法虽然简单,但会造成大气污染,不宜提倡;二是将废旧轮胎破碎,然后按一定比例与各种可燃废旧物混合,配制成固体垃圾燃料(RDF),供高炉喷吹代替煤、油和焦炭作烧水泥的燃料或代替煤以及火力发电用。同时,该法还有副产品——炭黑生成,经活化后可作为补强剂再次用于橡胶制品生产。在综合利用中,热能利用是目前能够最大量消耗废旧轮胎的唯一途径,不仅方便、简洁、而且设备投资最少。
3.6再生胶
通过化学方法,使废旧轮胎橡胶脱硫,得到再生橡胶是综合利用废旧轮胎最古老的方法。
目前采用的再生胶生产技术有动态脱硫法(恩格尔科法)、常温再生法、低温再生法(TCR法)、低温相转移催化脱硫法、微波再生法、辐射再生法和压出再生法。由于再生胶的生产严重污染环境,国外己经淘汰,而中国再生胶仍是利用废轮胎的主要方法。不少企业还处于技术水平低、二次污染重的作坊式生产阶段,胶粉产品也未形成规模。
3.7热分解
热分解就是用高温加热废旧轮胎,促使其分解成油、可燃气体、碳粉。热分解所得的油与商业燃油特性相近,可用于直接燃烧或与石油提取的燃油混合后使用,也可以用作橡胶加工软化剂;所得的可燃气体主要由氢和甲烷等组成,可作燃料使用,也可以就地燃烧供热分解过程的需要;所得的碳粉可代替炭黑使用,或经处理后制成特种吸附剂。这种吸附剂对水中污物,尤其是水银等有毒金属有极强的滤清作用。此外,热分解产物还有废钢丝。
4废汽车玻璃的回收再利用
报废汽车的玻璃主要来自灯、反射镜和驾驶室。在意大利,每年从废车上大约要回收6万t这样的玻璃。由于用这些玻璃制造二次产品的技术性能低于一次产品,所以它们主要用于制造各种玻璃瓶或其它玻璃制品。
汽车玻璃除传统的玻璃以外,现在广泛采用的是一种为提高强度而制造的夹层玻璃。所谓夹层玻璃即在两层普通玻璃中间夹有一层高分子聚合物层,以增加玻璃的安全性。这种玻璃的回收可将夹层玻璃加热到中间聚合物的软化温度,从而将玻璃和高聚物分开,再分别回收。另有文献报道可将这样的夹层用于制砖工业。因为玻璃可以替代砖中的石英砂,聚合物可以替代锯末、纸浆或其它可燃材料,在砖上形成空洞以达到隔热的效果。实验证明,如果加入适当量的玻璃和聚合物,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同时改善砖的微结构,使砖的密度减低而强度提高,从而改善砖的性质。
总体来看,汽车废玻璃的回收和再利用同汽车上其他非金属材料一样,虽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比较困难。这是因为这些材料的回收一般都是采用手工拆卸,故成本过高;还有因为回收过程中容易混入其他杂质,造成回收材料的纯度不够,不仅增加了回收的难度,而且影响了再利用的效果;再就是现有进行材料回收的基础设施还不够,造成回收工作难以进行。近年来,随着人们日益追求和强调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美观,车用玻璃的材料也在不断地变化。为此,回收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设计人员如何从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变现在的被迫回收为将来的主动利用,将是汽车制造工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