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状况
伦敦市的城市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建设从18世纪就已开始,经过漫长岁月,到1965年该市已有垃圾码头转运站17处,公路转运站25处,铁路转运站3处,17座垃圾焚烧厂,43处垃圾填埋场(其中由市直接管理的16处,私营垃圾公司经营的27处)和一座垃圾填埋场。由于该市长期缺乏全面规划,没有实行统一管理,加之设备陈旧,维修状况太差,因而没有充分发挥其效能,甚至有的设施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如有些垃圾码头转运站,在转运垃圾过程中有大量垃圾掉落在水面,致使泰晤士河污染严重。由于上述原因,伦敦市的环境卫生工作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状态。
二、组织机构
为了统一规划和管理伦敦市,推动它的发展,1965年成立了大伦敦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一个公共卫生局,伦敦的城市废弃物统一由该局的固体废物管理处负责。至此,伦敦市的市容环境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伦敦废物管理处突出了管理二字。大伦敦分为东、南、西和中央四大片,分别处理各自的垃圾。伦敦市还明确规定,垃圾由各区负责处理。固体废物管理处通过法定计划对垃圾处理单位进行管理,摆脱了原来的协作关系和直接处理垃圾的局面。
大伦敦委员会成立之后,相继关闭了14座垃圾焚烧厂,1座堆肥厂,12座垃圾码头转运站和一些公路转运站。该市还对旧有的垃圾处理场所积极进行改造,以增加容量,提高处理速度,使其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经过30多年的努力,伦敦市已建成了一个综合、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伦敦市的环境卫生面貌也随之改观。
三、垃圾成分,产量及处理状况
1986年,伦敦市年产垃圾300万吨,1990年达到350万吨,到2001年已达400万吨。伦敦市特别重视垃圾计量统计工作,该市98%的垃圾都经过计量。这对于准确掌握城市垃圾产量,分析变化情况,建立新的垃圾系统,提供了可靠依据。该市垃圾中的包装物在增多,特别是纸盒塑料,而灰渣类逐年减少。这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料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伦敦市垃圾成分变化(重量百分比)
年度
|
1965
|
1976
|
1977
|
1978
|
1979
|
1980
|
1981
|
1982
|
20毫米以下灰渣
|
20.9
|
15.0
|
10.3
|
9.0
|
6.3
|
7.1
|
5.1
|
5.3
|
菜蔬与易腐物
|
25.8
|
25.8
|
25.3
|
210
|
23.0
|
23.4
|
25.0
|
26.7
|
纸
|
26.5
|
28.9
|
29.9
|
35.9
|
37.3
|
33.9
|
37.0
|
35.5
|
金属
|
7.7
|
8.0
|
8.1
|
8.0
|
7.2
|
7.1
|
6.8
|
6.0
|
织物
|
2.0
|
2.2
|
2.7
|
2.5
|
3.5
|
4.1
|
3.3
|
3.4
|
玻璃
|
8.2
|
11.3
|
11.3
|
11.9
|
12.0
|
14.4
|
12.0
|
10.8
|
塑料
|
0.9
|
4.6
|
4.5
|
4.5
|
3.8
|
4.2
|
4.6
|
5.2
|
其他
|
8.0
|
4.2
|
7.9
|
7.2
|
6.9
|
5.8
|
6.2
|
7.1
|
密度(kg/m3)
|
-
|
162
|
149
|
144
|
147
|
144
|
145
|
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