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 生态学:研究生物生存与其环境关系的学科。
2. 细胞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3. 种群:某一地区中同种个体的集合群体。
4. 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区中所有种群的集合体,可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
5. 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6. 生态系统: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
7. 生态系统的类型:按形成和性质分为自然,人工,半自然。
8. 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整体性,开放性,区域分异性,动态性。
9. 生态系统运行过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调节反馈。
10. 生态环境功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11. 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
1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⑴应包括全球的、国家的、地区的和地方的一系列不同层次 ;⑵建立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 ⑶采用迁地保护措施 ;⑷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 ;⑸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⑹生物多样性监测;⑺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
13. 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⑴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⑵避免物种濒危和灭绝;⑶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境的多样性;⑷保护自然保护区;⑸管理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行为。
14. 生态环境影响:是指外力作用于生态系统,导致其发生机构和功能变化的过程。
15. 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累计性、区域性或流域性、高度相关和综合性。
16.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符合或环境容量。
17. 生态环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⑴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⑵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⑶遵循生态科学原理;⑷强调针对性。
18. 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⑴进行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⑵进行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c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⑶进行选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⑷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 ⑸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影响评价和动态管理; ⑹进行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研究保护措施 ;⑺研究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⑻得出结论。
19. 生态环评工程分析技术要点:
⑴工程组成完善:主体、辅助、配套、公用、环保工程。
⑵重点工程明确:名称、位置、规模、建设方案、施工方案、营运方式等。
⑶全过程分析:选址选线期、设计方案、建设期、营运期、营运后期。
⑷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类型、源强、排放方式、纳污环境等。
⑸其他分析:施工方式、营运方式不同,对环境影响不同;风险分析等。
20.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和依据:根据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的范围。分一、二、三级。
21.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技术导责和评价规范的硬性规定、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和工作需求与资料获取可能确定评价范围、动态地确定评价范围。
22.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的原则和依据: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以及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需要确定。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级:8—30;二级:2—8;三级:1—2km。
23.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
⑴影响因素的识别 作用主体—开发建设活动 其要点如下:内容全面,全过程识别,识别全部作用方式。
⑵影响对象识别 影响受体——生态环境 其要点如下:区域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系统及其主导因子,主要自然资源。
⑶影响效应 影响的性质、程度,可能性。
2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要点:⑴明确生态系统类型;⑵分辨生态层次;⑶所选因子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⑷内容全面(敏感保护目标、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环卫科技网从山东公用控股微信公众号获悉,4月23日,山东公用环卫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成功举行。(济宁)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
[详细]
2021-04-24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