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脸”可以这样“洗”
环卫工冯怀明每天都将他负责的这条背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进了背街巷,等于走进垃圾箱”,这是菏泽环卫体制改革前城区卫生状况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菏泽市,不仅城区主次干道异常整洁,所有的背街小巷也都干净如洗。记者从市中心驱车随意在小巷中穿行直到西郊,所到之处,不见垃圾死角,不见积水落叶,不见浮土扬尘,沿途经常可以看到身穿橙色马甲来回巡查的环卫工人。
今年1月28日,农历除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菏泽,专门慰问看望了环卫工人。菏泽市市政局局长卞维平告诉记者,以前一有重大活动就靠突击搞卫生,这次温总理来,菏泽的市容卫生没作任何特殊安排。
是什么解决了困扰诸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让菏泽的“脸面”焕然一新?
◆核心提示
■几年前的菏泽护城河一带还是垃圾阻道、污水横流,刚开始治理的时候竟有多名环卫工人被熏得晕倒在地!而如今的菏泽市,不仅城区主次干道异常整洁,所有的背街小巷也都干净如洗。
■南方一位副市长率团来菏泽考察时,当众对团里的环卫官员严厉批评:“一样的工作,你们看看人家,给你们的拨款比这里多得多,你们是怎么干的?”
■菏泽的环卫工作号称“全日制保洁,无缝隙覆盖”,如果说不少城市的环卫工作还有点像应付公事的“猫洗脸”、“表面光”,菏泽则是把城市最容易藏灰的“后脖颈”都擦洗得干干净净。
■菏泽环卫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环卫部门由事业单位变成“企业”,城区卫生环境立刻好转。
“比比那些背街小巷,没有比俺们菏泽更干净的。”
初春的天气有几分清冷,菏泽城郊老西门一带的护城河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洁净的水面不见任何漂浮物,岸边没有杂草、污物,树影扶疏倒映如镜,河畔,有两对情侣漫步,一位老者在悠闲地垂钓。
看着眼前的一切,谁能想象到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阻道、污水横流,刚开始治理的时候竟有多名环卫工人被熏得晕倒在地!
76岁的单令华老大爷正站在河堤上舒展筋骨,“前几年这里太脏了,垃圾多,蚊蝇多,河里直翻绿沫子,老远就能闻到臭气。夏天不敢开门窗,苍蝇多得挡不住,蚊子咬得受不了,院里的小舀子几天没用,里面满满的全是蚊子。”
菏泽的环卫工作号称“全日制保洁,无缝隙覆盖”,清晨六时前完成一次普扫,早八时到晚六时期间,各保洁区域的环卫工人随时巡查、清扫杂物。无论是主次干道还是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无论广场、市场还是河沟、坑塘,不留任何一块卫生死角。如果说现在不少城市的环卫工作还有点像应付公事的“猫洗脸”、“表面光”,菏泽则是把城市最容易藏灰的“后脖颈”都擦洗得干干净净。某购销公司的吴先生自豪地对记者说:“我跑过很多地方,要说大街上的卫生各地都差不多。可要比比那些背街小巷,没有比俺们菏泽更干净的。”
环境也是生产力,市容市貌也是竞争力。菏泽城区卫生状况的巨变,带来了一系列良好效应,招商引资的外部环境大大改善了,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了,居民有了更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卫生习惯养成了,公德意识也显著提高了。近两年,包括世界500强美国罗氏、富莱明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在菏泽投资办厂;从2003年起举办的每年一届的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将常设会址选定在菏泽;今年3月上旬,首届中国农资交易会在菏泽举行;4月16日,久负盛名的菏泽牡丹花会又将拉开帷幕……
改革一炮打响,吸引了省内外100多家环卫同行前来学习。
菏泽的环卫改革肇始于2003年8月。
在此之前,菏泽城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可以说是“惨不忍睹”,牡丹区环卫处工会主席刘庆贵回忆说:“以前菏泽城区的环卫工作是分级管理,环卫、街道办事处、园林、市政、公路等部门各管一块,多家管其实就是多家不管,一遇活动就临时突击,你往我这儿扫,我往他那儿运,垃圾在城里来回‘搬家’。那时候凡是河沟都是臭水沟,凡是坑塘都是垃圾坑,尤其是背街小巷,脏乱得没法看。”
市容市貌不改是不行了,怎么改?
2003年8月,《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菏泽城区环境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按照文件要求,菏泽市迅速建立起全新的环卫作业和监管体制,立竿见影,仅仅几个月,城区卫生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并且自此高标准地保持了下来。
被“逼”出来的菏泽环卫改革一炮打响,吸引了省内以及北到内蒙古、南到福建等地的100多家环卫同行前来参观学习。南方某市一位女副市长率团来菏泽考察时,深有感触,当众对团里的环卫官员严厉批评:“一样的工作,你们看看人家,给你们的拨款比这里多得多,你们是怎么干的?”
“政府要拿钱养事,不能养人。”
探讨菏泽环卫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正如菏泽市委书记陈光所说:环卫部门由事业单位变成“企业”,城区卫生环境立刻好转,“政府要拿钱养事,不能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