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逐步实现垃圾市场化,产业化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是由政府一手包揽。由于机制不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严重滞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必须突破政府包揽的模式,引入市场机制,使垃圾处理企业成为处理主体,实现垃圾处理的市场化、产业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实现垃圾处理的市场化。
1)首要的就是开发垃圾产品市场。实践证明,垃圾处理产品进入市场并非单纯取决于产品种类和产品质量,还要依靠居民对购买和使用垃圾再生产品的认同。我们必须借助宣传教育来提高居民使用再生产品的积极性,借助严格的检验数据来证明垃圾再生产品的质量,使居民认识到使用垃圾再生产品是为保护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借此来保障垃圾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
2)企业要加强联合,提高总体实力带动环保产业发展. 企业联合与合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促进产品组成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企业规模的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提供雄厚的技术基础。通过企业的联合与合并,培育垃圾处理产业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
3)政府必须为此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朱支持垃圾处理企业垃圾处理的环境公益性和经济活动性决定了垃圾处理要产业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要积极制定有利于垃圾事业发展的经济政策,营造垃圾处理市场所必须的政策环境。同时对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利于垃圾处理市场化发展的现行政策及管理制度逐步进行改革。
垃圾处理产业在我国尚属新兴的产业,前景诱人。但是由于我们在社会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政策、法规、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多种不足和障碍,对发展垃圾处理产业造成限制。因此.我们的政府必须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中作深入的研究,根据垃圾处理产业的特殊性,解决一些带基础性的问题,才能使垃圾处理产业的巨大潜在市场转换成为现实的市场,实现垃圾处理的市场化。
【结束语】变为资源,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可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解决好目前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生产或消耗中做到尽可能少产生废物,对不可避免产生的废物,应首先考虑进行物质与能源的资源化利用,再进行无害化处理。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身需要和价值选择意识,体现了人类的理智选择意识,这是对人类自身处境的更负责任的反思。同时,人类的智慧又使人意识到,对自然界实行合理适度的开发,有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因为人的资源(尤其是人的智力资源)是一种比自然资源更为可贵的资源。如果说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看到人类社会的增长极限的话,那么,从人类自身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来看,人类对自己的未来应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