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民发动参与
1、全方位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市级媒体,开辟垃圾分类专题栏目,积极发挥垃圾分类实训教育基地作用,采取制作宣传片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广泛的宣传主阵地。在公共机构和商业中心、公交站点、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公益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2、动员家庭积极参与。编制《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手册》《生活垃圾分类指南》等宣传手册,采用入户宣传和现场引导等方式,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市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习惯的养成,提高市民分类投放的准确率。
3、培育志愿者队伍。因地制宜开展培育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工作,建立“市、园区(镇)、社区(村)”三级志愿者队伍,分批次、逐月开展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社区、村组、物业等集中宣传培训,指导和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组织、引导志愿者深入小区、公共场所等区域开展面对面宣传、指导,不断提高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覆盖面和质量。
4、培养青少年儿童自觉意识。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家校社”实践活动,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公民意识和良好的文明习惯,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潜能。
(四)严格监督考核
1、市政府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减量工作纳入各园区(镇)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将市级机关单位与结对共建社区同考核。污染防治攻坚办公室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体系。市文明办将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与文明单位评比挂钩。
2、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开展督导、督查、考核,每季度通报全市工作进展,确保责任落实。各相关部门每月28号前上报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