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洲:厕所革命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整形手术

热门 2020-03-10 CTS瓷砖卫浴 A+  A-

CTS:除了您刚提到的厕所改造项目,对于一些包括工地、景区等在内的特殊场合,您也带领团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您可以就这些案例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武:经过几年研究与实践,我们团队提出了厕所设计的目标,即在“最低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有效满足人们如厕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同时获得可持续运营能力。好的厕所设计还可以帮助使用者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塑造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并参与构建一种新型的厕所文化。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几个厕所系统设计的典型案例:

1:工地资源化小便桶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工地普遍缺乏如厕设施,工人多是随地小便,既污染工作环境,带来健康隐患,也不符合文明工地规范。社会问题就是设计问题。“建筑工地小便桶设计”关注建筑工地一线工人的实际需求与切身利益,为其提供最基本的、有尊严的公共卫生设施,同时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充分体现设计的人文关怀、环境意识和社会价值。作为公共设施,该设计充分满足功能性、使用性、加工制造和运输的要求;造型语言干净、形态稳重而不失优雅,可普遍适用于各类工地场所。该产品由专业的服务公司负责采购、配置、维护、管理与回收,同时将收集到的优质尿液进行资源化处理(如提取尿激酶或腐熟制成有机液肥)获得盈利,使整个商业模式更具可持续性。

2景区模块化第三卫生间设计

中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不同景区环境条件差异巨大。旅游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窗口,厕所则是当地文明程度的象征。而对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如厕需求的关注,更是体现地方旅游部门的人文素质与管理水平。然而,由于这类“第三卫生间”技术集成度很高,对无障碍设施、母婴产品、空间尺度、辅助提示等人性化设计有诸多特殊要求,很多景区难以达到建设标准。因此项目组决定设计一款标准化的第三卫生间,以产品化与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取代建筑与装修的传统思路,为旅游景区提供集成的解决方案。

该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放置地点的空间限制与景区特色,进行尺度大小、设备档次以及外观涂装和图案的调整。由于采用了集装箱建筑形式,内部所有设备均在工厂内预制完成,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并且产品可直接运输吊装,大大节约了安装时间和各项工程配套等复杂工序。采用节水便器或生物发泡节水技术,以配合未来的资源化处理。粪便污物可以根据现场条件,排入现有管网或收集、处理设备,也可以自带处理设备。内部空间和建筑细节也做了精心的设计,既可以保证充分的采光与节能要求,又有合理的通风设计,同时还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残疾人、女性使用者与小朋友的需求。此外在防滑、清洁、标识、音乐等细节方面都有人性化设计。厕所后部搭建的观景看台,既方便游人休息,父母照看附近玩耍的孩子,也是设备和保洁工具的存放空间。屋顶花园与台阶种植既可以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也可以起到避暑保温的作用。

对话武洲:厕所革命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整形手术
景区模块化第三卫生间

3:西藏索县集成式生态厕所设计

索县隶属于西藏那曲地区,地处怒江上游水源地,海拔3980米,四周高山环绕,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发展滞后,当地卫生条件极差,厕所设施也极为简陋,既不能保证藏民如厕的基本卫生条件,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业需求,还造成了水源污染。此外,索县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而当地的牛粪都用作燃料,所以政府每年要花费大量经费购买粪肥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因此,一种能满足人们使用需求,又能将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新型生态厕所成为了我们的研究设计方向。项目组对藏区的民族习俗、生活习惯、宗教禁忌、服饰特点、建筑风格、如厕方式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特点、经济条件、产业需求等做了深入研究。针对生态环境极度缺弱,以及严重缺水等的特点,项目组设计了节水资源型厕所和无水资源型旱厕两款产品。两款产品均使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便于安装转运、灵活组合。除了男女厕所模块外,还增加了管理模块,其中包括设备空间、管理员休息空间以及便民商亭。该厕所内部多使用新型抗菌材料,保证卫生洁净的同时,让日常维护管理更加便捷轻松。内部空间紧凑、明亮,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增大了厕间的面积,改变了蹲位的方向,大大提高了如厕的舒适度;并根据当地人衣着服饰特点,在厕间里新增了饰品台、配饰挂钩、后衣摆挂架等细节设计。该厕所采用干湿分离设备,并配套无害化制肥车,输出液肥和粪肥,用于果树、草场、园林绿化,尽可能做到粪尿资源化利用。

对话武洲:厕所革命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整形手术
西藏索县集成式生态厕所

对话武洲:厕所革命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整形手术
西藏索县集成式生态厕所内部

4:校园生态科普厕所

“生态科普屋”是为中小学提供的一个科普生态循环知识的体验式综合空间。学生在其中既可以学习生态循环、卫生健康等知识,又可以进行实验、种植等实践活动,是“从做中学”教育理念的产品化呈现。

该项目将厕所、种植和科普3种空间功能模块集于一体。厕所空间模块除能提供舒适如厕的体验、科普卫生健康的知识,还承担着收集人粪便并通过适当技术转化成有机肥料的功能。科普空间模块主要用于展示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图、尿液腐熟成液肥的过程演示装置以及多媒体演示系统等。种植空间模块位于室外二层,既可为一层空间调控温度,又提供了有机肥种植体验的实践场所,同时也美化了校园环境。

该项目以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等生态循环理念为出发点,以人性化和包容性为设计原则,采用了光伏、雨水与灰水的收集处理等多种绿色技术,是一种将生态理念、科学知识与真实体验融为一体的设计探索,以期从教育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对话武洲:厕所革命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整形手术
校园生态科普厕所

5:公厕物联网服务终端

“公厕物联网服务终端”依托于“智能厕纸盒”物联网硬件,以厕间内免费提供厕纸为切入点,打造新一代公厕服务提升和商业化运营的新模式,致力于实现互联网时代“以商补厕”的目标。我们在厕位内安装的智能取纸设备,通过多重复合感应和优化算法,准确判断厕间入厕状态,通过感应式取纸方式让用户“伸手即有纸”,摆脱强制扫码,解决老年人、儿童等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限制以及刷脸取纸带来的用户隐私泄露风险,真正实现公共服务普适性原则。此外通过人体感应,实现厕间内取纸次数的控制,极大节约了厕纸消耗。(经过实测,单厕间年度耗纸成本降低了接近70%)。设备自带互联网控制的音频模块,可通过取纸播放相关市政/商业化宣传音。厕位内3分钟如厕的碎片化时间利用,极大加强了广告效果,为公厕通过人流量实现以商补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工具和平台。通过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后端云平台为公厕管理单位提供了实时大数据系统。该产品既解决了厕纸在公共领域浪费的困扰,缓解了运维资金压力,又兼顾了老百姓的使用体验,获得了使用者的好评。同时,设备能提供很多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获取诸如公厕使用压力、男女厕位合理性等数据,为后期城市规划建设、公共服务支出提供数据支撑。

CTS:据了解,咱们中心除了对不同场景下公共厕所空间有相当的研究和成果,在产品的设计创新上也取得了不朽的成绩,其中一款“免水冲式蹲坐一体便器”还荣获了2019年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您可以就这款产品和我们谈谈这背后的设计理念吗?

武:无论城市或乡村,富庶或贫穷地区,对人的各种如厕需求(生理和心理)的理解和关怀是设计的基本内容。强调包容性设计的理念,特别是对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关注。作为用户需求导向的设计团队,每一个设计方案从想法到落地都要经过前期文献梳理、现场调研考察、概念方案设计、工程设计介入、方案深化设计、原型产品试制、方案调整、小批量试制、最终量产等阶段,是一个反复推敲琢磨的过程,需要设计、工程、市场等团队密切配合。

我们在2019年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获奖产品——免水冲式蹲坐一体便器,该设计立足于中国农村现状,创新设计出一套人性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型便器产品。通过大量实地考察与用户研究,该设计既保留了农村地区传统蹲便式如厕习惯,又考虑到老年人对坐便器不断增长的需求,并将这两种需求有机整合在一起;产品经过了严格的人机工学测试与评估,使用安全,操作简单,合理的人机尺寸可减轻便器挂便问题,使得后期使用更易清洁维护;坐便圈采用高密度弹性泡沫材料,充分保证了冬天如厕的舒适性以及产品耐久性;粪尿源分离蹲坐便器配合单独的男士小便器可收集大部分尿液,并且减少蹲坐便器附近污染情况,提升如厕体验;后端处理系统利用菌、酶、生物集成技术,达到粪便高效降解、消除恶臭、抑制病菌害虫等多重功效,减少粪便量达到80%以上,四口之家可达到2年清掏一次,同时产出的有机肥可直接作为花、菜基肥。该套系统中蹲坐便器采用改性PP材质通过注塑方式加工生产,自净仓采用模压玻璃钢形式,整个系统成本较低,可满足大部分农村地区采购限制,同时免水冲方式降低了使用和清掏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政府买得起、村民用得起);此外无水冲微生物处理方式可实现粪便尿液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后可直接还田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通过融入人本设计、生态优先、商业可持续等设计理念,该产品在7280份作品申请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19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同时通过获奖传播以及合作团队推广,得到了广大政府认可,并且获得了大量产品订单。

对话武洲:厕所革命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整形手术
2019年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获奖产品——免水冲式蹲坐一体便器

CTS:伴随着厕所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接下来,中心的研究重点在哪里?您对行业有什么呼吁和建议?

武:未来我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会放在厕所系统开发和前瞻性研究、生态材料应用设计、可持续产品服务系统研究。厕所是衡量社会文明发展的尺度之一。从长久以来公众忽视甚至避之不谈到如今国家重视、民众热议,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厕所设计目标已近跨过了如何解决基本生理需求这一最低标准,近期厕所革命如火如荼展开,政策指导趋于理性,相关标准原则逐渐完善,厕所设计已不再是画一个金碧辉煌的效果图、配几个高大上的马桶那么简单,这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厕所应被视作一个系统、一个平台和一个根据当地环境、社会、经济、文化需求而搭建的社区枢纽或服务中心。我们希望通过将人本设计原则运用到厕所设计当中,让厕所回归公共设施的本质——无言的服务、无声的命令,让更多的民众享有公平的社会服务,给不同利益相关者带来便利和美好的体验。

(武洲简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CIED),研究员,副主任,2011年以来从事“可持续”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2015 年专职于 “厕所系统设计”,主持参与了北京环卫集团公共综合服务体设计课题(第五空间)、北京副行政区示范性生态公共厕所设计等,参与撰写了《多功能社区型公共厕所服务系统设计研究》、《公共厕所盈利模式推演研究》、 《公共厕所设备选型与生态化处理技术与分类研究》等多个课题与项目的研究实践工作。致力于协同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同仁为厕所领域可持续设计研究、系统创新与产品开发贡献一份力量。)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