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革命”看浙江

2017-10-31 浙江日报 作者:成果 A+  A-

  “杭州用‘小镇’这条特殊的路,探索破解大都市的垃圾难题,保障城市‘出口’安全。天子岭静脉小镇这个成功范例,为我省积极实施静脉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创新破解‘垃圾围城’难题,提供了借鉴与启迪。”省建设厅厅长项永丹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涉及千家万户,难度极大。我们必须迎难而上,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经几年努力探索实践,城镇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成效明显,走在全国前列。

  ——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立。全省已有城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110座,中转站1800余座。今年新建的 16个末端处理设施,12月底前全部投运,日处理能力将增加到7万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日趋完善,焚烧处理的比例已达65%。无害化处置处理率达99.96%,高出全国平均近5个百分点。

  ——减量化工作稳步推进。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2010年,杭州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全省各设区市相继推开,去年城区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55%。宁波中心城区居民有31.81万户参与垃圾分类,覆盖面达75%。绍兴全市城区的分类覆盖率为43.7%,减量效果明显,上半年的增长率由去年的17.3%降至5%以内。深化农贸市场生鲜垃圾源头减量,开展垃圾清运控水减量,有的城镇还探索实现智能化控水管理,收到较好减量效果。

  ——资源化利用工作逐步深化。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杭州建立餐厨废弃物规范管理和收运体系,将大中型餐饮企业和食堂纳入统收统运。宁波城区去年配置厨余垃圾车45辆,新增收运专线8条,日收运量达200吨,有效杜绝了地沟油和畜禽饲料污染。

  ——拓宽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渠道,推进园林垃圾再生利用。宁波吸收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旧衣物、大件垃圾的回收、运输和处置。杭州培育相关企业回收低价值物品,设置了3400来个回收点,扩展玻璃、废金属、纺织品、服装边角料等的回收利用,使低值可回收物重新进入资源再生利用体系,变废为宝……

  “我省初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三化四分’工作模式”,省政协一个专题调研组的报告评价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受到住建部的充分肯定,一些兄弟省市不时慕名前来考察取经。

  垃圾革命的困惑——

  积习顽固短板不少

  说易行难

  垃圾,人类生活的副产品。

  只要活着,人就在产生垃圾。

  如不作及时处理,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垃圾所围困。即使你扔出门外,或倾倒至水沟,清爽了自家里外,但垃圾还是会影响你的生活,甚至生存——会污染土壤、空气、水等环境,侵占土地……“化”成臭气异味进你家,滋生蚊蝇飞虫骚扰你,漂流他处的污染也会“找”上你,不能降解的会妨碍你出行……

  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类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

  是故,垃圾便日益成为问题,事关每个人。自己造成的问题,自己解决。

  人们幡然觉悟:必须正视垃圾问题。“垃圾分类”,就是正确的抉择!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