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垃圾处置能力相对充裕,但垃圾收集站数量严重不足,正常情况下这个城市需要60多个垃圾收集站,但目前只有30多个,导致城郊和城中村等地垃圾堆积,进而成为随意焚烧垃圾的“重灾区”。本版刊登本报记者对海口市一些人随意焚烧垃圾的问题的采访报道。
海南省海口市近日有不少群众反映,当地椰海大道一带存在夜间垃圾违法乱烧现象。
根据掌握的线索,记者驱车前往,行驶到海马二横路口时发现第一处着火点,火光在空旷的夜空下格外显眼。
据现场观察,垃圾堆规模虽然不大,但火势很旺,燃烧时产生的浓浓烟雾将整个路口笼罩,并伴随着刺鼻气味。“纵火者”已无处寻踪,周围是连片的物流公司,一辆运输车就停在距火堆仅三四米的地方。记者翻开火堆,发现有类似包装箱的纸状物及些许塑料制品。
随后,记者在转过街角不远处又有新的发现:在前方视线所及之处,一大片区域都被笼罩在烟尘之中,待车还未靠近,一股浓厚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过往车辆纷纷摇上车窗唯恐避之不及。
据了解,就在记者实地调查的同时,椰海大道所在地龙华区城管执法人员也接到类似群众投诉,但在巡查了近两小时后却一无所获。
多少市民受其害?
生活在海口市琼山区凤翔东路江畔人家小区的潘先生的最近实在高兴不起来,他所在小区东面靠近江边的位置,经常有人半夜三更跑去焚烧泡沫塑料等废弃物,产生的浓烟和异味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潘先生为此多次拨打“12345”电话投诉,但在多数时候,当琼山区城管局的工作人员赶到时,现场只留下一堆烧剩的垃圾残渣。
市民吴先生也反映,海甸岛很多小区物业都存在焚烧树叶的情况,其产生的浓烟严重污染环境。更有甚者,还把垃圾偷偷运到海边处理,“点上火后就不管了。”
乱烧垃圾产生的强烈气味也成为海南医学院城西校区近3万名师生的梦魇。有外地学生实在忍不住了,找到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院长杨世忠,不解地问:
“海南环境那么好,我们都是慕名考到海南上学的,怎么会有人天天烧垃圾呢?这是海南当地的习惯吗?”
由于学生对此事反响强烈,杨世忠曾发动学校几十名学生多次去学校附近寻找污染源头,大多时候只是发现燃烧着的垃圾堆,却找不到点火的人。
今年1月,同为政协委员的杨世忠、海医学院中医学院副院长王家辉向政协海南省六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海南医学院、海南大学城西校区周边垃圾随意焚烧处理的建议》的提案,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然而,杨世忠告诉记者,提案至今还无下文。
哪些地方在乱烧垃圾?
据来自海口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口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共接到公众举报、巡查员上报以及12345转办的有关“焚烧垃圾、树叶”事件494起。
为了搞清楚海口市随意焚烧垃圾的现象集中在哪些地区,记者将这494起事件按照其发生地点用红笔一一标记在海口市区地图上,制作了一张简易的分布图。尽管分布图不够精确,但依然可以看到上半年海口市随意焚烧垃圾和树叶事件的分布情况。
分布图显示,相对于周边地区,海口市主城中心区焚烧垃圾和树叶的情况比较少见,即使出现,也是极个别的,主要集中在一些城中村或是破产的厂房宿舍区。而越往外围,市民反映的随意焚烧垃圾现象就越突出,尤其是在城乡结合地区,常成为随意焚烧垃圾的“重灾区”。
比如美兰区海甸岛是生活密集区,外地居住人口较多,反映问题的人也多,在上半年有记录的494起“焚烧垃圾、树叶”事件中,美兰区就有214起,占了将近一半。
到底谁在烧垃圾?
那么,到底都有谁在烧垃圾?
周峰是海口市龙华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二环中队的中队长,他所在的中队也是龙华区专门负责处理随意焚烧垃圾和树叶事件的部门。凭他的经验,随意焚烧垃圾的主要是城乡结合地区的农民,包括有此习惯的市民,废品收购站人员,仓储物流的经营者以及建筑装修这几类人。
周峰告诉记者,在海南广大农村地区,通过焚烧来处理垃圾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而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和扩张,在城郊结合部地区的一些农民实际上还保留着这样的生活习惯,城管队员发现烧生活垃圾的经常是一些老人,在现场被抓后不仅不认错,反倒认为自己做的是好事,“垃圾不烧那还要怎么处理?”
此外,像在城郊地区的仓储物流经营者、建筑装修工人经常会把无用的废料直接烧掉,而废品收购站则是把能卖钱的部分留下来,其他的统统一烧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