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看”要求提升城市管理执法水平

2012-11-20 上海市容 作者:焦从太 A+  A-

  中共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在视察城管执法工作时,对城管执法系统提出了用“三看”来检验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成效的要求。即:看群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高不高,看广大客商和社会各界对城市环境的评价好不好,看城市的品质竞争力强不强。笔者就此作一些阐述:

  一、城管执法工作要树立大局意识,为地区社会发展作贡献
  大局意识是克服困难、推进工作、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作为城市管理工作者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要在党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衡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针指导下谋划工作。就是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全力落实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建成生态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首先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文章。一方面是做好疏导工作,解决好进城谋生群体的“肚皮”问题。另一方面是做好环境工作,解决好城市干净和整洁的“脸面”问题。其次做好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工作。城市管理不直接创造经济收入,但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一个环境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才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端资源要素向这里集聚,才能使这个城市具有更好的投资环境和竞争力。城管执法工作既关乎民生,又关乎经济,还关乎城市品质。因此,城管执法工作者必须站在对历史负责、对城市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认真抓好城管执法各项工作,为推动城市面貌发生新的更大变化作出贡献。

  二、城管执法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和宜业的环境
  城管执法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做好城管执法工作是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贯穿城市管理工作始终,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服务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决策体现民意。工作中要倾听民声,集中群众智慧,对市容市貌提升改造、涉民费用征收、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行政许可等事项,都要采取事前公示、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尊重民权,为民服务。二是执法体现文明。执法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一环,同时,执法文明又深刻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执法中要做到“三讲”、“三先”和“一不”。“三讲”即:讲民主,就是要保护和尊重行政执法相对人的知情权、人身权和申辩权;讲公正,就是要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严禁影响执法公正、损害城市管理执法形象现象的发生;讲法制,就是要严格执法程序,杜绝以罚代法,做到依法办案。“三先”即先敬礼、先教育、先纠正。“一不”即首次轻微违规不罚款。三是管理体现人性化。城市管理既包括对物的管理,也包括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理主要指对城市功能设施的建设和设置要体现便民,就是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不同人群花最小的成本获得优质的服务。对人的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难点,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彼此平等相待,就是要求管理者能尊重对方的人格和尊严,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要求被管理者,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上要自觉服从管理。要运用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调等办法综合施策来解决问题。

  三、城管执法工作要坚持精细管理,不断提升管理层次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反映管理水平,细节折射城市管理的品位。作为城市管理工作者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细节,把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和城管执法工作引向精细化轨道。一是要把各项工作做精,追求管理目标最佳最优。城市管理的部件内容广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体量和投资规模占整个城市建设的量虽然很小,但最能体现出城市功能配套的整体水平。如公厕,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各类摊点,各类停放点,各类广告的布局和设置,店招及各类建筑物体的美化亮化的设计,等等,既要体现美观简洁,又要体现实用实效,更要体现环保节能,才能给市民提供视觉上的享受。二是要把各项工作做细,追求管理内容全覆盖。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新期盼,积极探索和拓展城市管理的新手段、新领域,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让全体市民充分享受城市管理的最新成果。三是要把各项工作做严,追求管理长效化。要把城市管理的各项任务、标准、措施细化成项目,量化成指标,硬化成措施,形成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体系,并严格按标准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督查,形成完整的工作推进体系,使城市管理的各个部件时时处处都有人管、都在管理中。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