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

2012-04-02 中国外资 作者:苏沛沛 A+  A-

dio:10.3969/.issn.004-146.2011.04.159
一、日本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背景及详情
日本地狭人稠、资源短缺,日本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逐渐形成成熟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在日本,垃圾主要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瓶,罐,粗大垃圾,有害垃圾等。笔者所在日本北海道北见市的分类大致如上文所示。其次,回收不同垃圾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这种系统化、制度化的回收系统便于对每个环节的管理。
二、本垃圾分类回收的法律保障
日本推出各项关于环境资源问题的法律政策也经历了长时问的修改与改进。日本1970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1991年制定了《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1995年制定了《关于促进容器包装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律》。2000年制定了《推动建设资源再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日本以环境立国发展经济,这在全球变暖和资源日趋减少的当前对我国也有相当借鉴意义。
三、日本对国民进行系统详尽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
国民是垃圾分类的主体。日本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笔者参观的日本北见市北光小学里设有收集不同垃圾的垃圾箱,垃圾箱上详细说明了垃圾如何分类。小学课程也有资源循环等相关课程。不仅对于学生,对于居民也有相应的环境教育措施。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定期给居民授课,内容就是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知识。
四、日本对分类回收后的垃圾所作的处理——基于参观北见市废弃物处理厂
北见市废弃物处理厂拥有能够24小时连续高温焚烧垃圾的“流动床式焚烧炉”,焚烧产生的热量被用来发电或供给热水。对于粗大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实行破碎处理。铁、铝、塑料、废旧报纸书籍等资源垃圾被资源化处理。该垃圾处理厂的管理处设有学习资源环境问题的专门区域。该区域不仅有由再循环利用的垃圾制造的再生品,还说明了关于资源循环、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
五、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从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中获得的经验
(一)我国垃圾处理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商品总量的增加,我国的垃圾总量也逐年上升。我国目前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露天堆放等。这些生活垃圾释放各种有害物质,污染土壤、水质、大气等。垃圾污染已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垃圾不分类回收势必难以使之资源化、无害化。
(二)我国垃圾处理在法律政策、国民教育、处理循环利用方面存在不足
1、法律政策方面
对于垃圾的分类回收,我国尚处于呼吁提倡的阶段,并未形成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进行约束,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对于广大居民来说,生活垃圾的分类不仅繁琐,而且会增加生活成本。发达国家都是用法律、法规来保证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包括居民的源头分类行为。
2、国民教育方面
现阶段我国关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宣传和教育非常少。大多数人不仅不了解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知识。作为教育的根本,即“从娃娃抓起”的教育也十分不足。我国的小学没有像日本那样对学生专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教育的课程以及缺乏环境资源意识的培养。
3、处理及循环利用方面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混合收集,然后填埋、焚烧或露天堆放处理,缺乏相应的循环利用措施。垃圾的再利用率低,即使有相关再利用措施,其技术也比较落后,浪费人力物力,且容易污染环境。
(三)借鉴日本垃圾分类处理经验以及我国应在各方面进行的改进
1、国家应该重视垃圾分类处理、保护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确立。首先应该以法律的强制性来要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应制定更加具体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一套合理的系统化、制度化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以督促居民积极投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