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管执法水平的对策思考

2012-02-10 特区城市管理 作者:何智勇 A+  A-

  (三)定性向定量转变的理念。虽然城市管理违法行为具有反复性、经常性、长期性、动态性,但也具可控性。通过法律惩戒和宣传教育,某一区域的违法行为能大量减小到一定可控范围,违法种类和数量能够量化。以此为参照和依据,执法力量的安排部署也就可以量化到具体的区域和街道,对每个队员的责任区的考核也能够量化,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

  (四)解放执法力量的理念。只有提高生产效率,才能解放生产力。在城市管理中,通过实施常态化管理,明确每位公务员、协管职责任务,使其各尽其责,及时发现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把违法行为解决在初始阶段,杜绝让问题坐大成患,才集中众多力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整治的现象。随着管理效能的提高和单兵管理执法能力的提高,在时空单元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少,逐步让执法力量能够按规定休假休息,改变目前打疲劳战的被动方式,上岗时间就积极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作用,改变现在上岗人在心不在、到岗不履责的现象。

  (五)严格管理标准的理念。但凡国内外美丽、整洁的城市,城市管理标准高、要求严。国内不少省(直辖市)都出台地方性法规《市容环境管理条例》对管理标准进行明确,各地日常管理必须严格执行标准,不得人为降低、走样。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站在城管执法事业发展的历史节点,城管执法部门必须抢抓机遇,直面挑战,积极作为,坚持向素质要效力,向管理要效率,向执法要效果,大力提升精细管理程度、市容优美程度和群众满意程度,树立有地位、有威信、有品牌的城管执法新形象。

  (一)在弘扬职业精神上下功夫。一要有精神。鲁迅先生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城管执法人要有精气神,身上始终要有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如果成天萎靡不振、无所事事,那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就会像海明威说的那样,自己被自己打败了。二是要有职业精神。“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大家要把城市管理作为事业来做,不妄自菲薄,不怨天尤人,不等靠要,为之奉献和追求。看到城市日益美丽,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招商引资越来越多,每个人都会有幸福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三是要有团队精神。每个人是城管执法一分子,要有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与之荣辱与共、兴衰相连,主动融入这个集体,自觉捍卫集体荣誉,积极为集体争光。

  (二)在提升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各地城管执法部门从机关到一线,都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机关同志,要提高理论水平、专业水平、公文办理水平,做到“站着能说,坐着能写,到一线能指导”。一线的同志要做到“三懂三会”。即:懂政策、懂法律、懂业务,会执法办案、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三懂”是内在要求,“三会”是具体操作,如果做不到三会,就不是合格的城管执法队员。三会有丰富内涵,会执法办案就是能办案、要办案、办好案;会管理服务,就是寓服务于管理中,在管理中服务。坚持先规划而规范,先疏后堵,每一项管理合情合理合法,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会群众工作,既当执法员又当宣传员,在管理执法过程中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城管执法工作,促进城管公共关系建设,构建和谐城管。

  (三)在深化精细管理上下功夫。要努力改进勤务模式,强化执法责任,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突击型向常态化转变,实现“三个全覆盖”。一是目标责任全覆盖。应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细化分解任务,认真实行五定(定街区、定队员、定责任、定任务、定奖惩)措施,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现责权利相统一。二是执法力量全覆盖。建立完善集约高效的勤务机制,科学部署街面一线的执法力量,实行错时、弹性工作制,确保每项创建目标、每个专项整治、每个管理环节、每个管理时空单元有部门负责、有人员落实、有力量管控。三是执法领域全覆盖。按照政府授予的职权,加强执法办案。要以执法促管理,消除管理盲区和薄弱环节,消除执法领域空白,提升城管执法的威慑力和权威性。

  (四)在增强执法效果上下功夫。把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作为立局之基、强局之本、兴局之要。一要严格公正执法。用足用好法律武器,对有明显危害后果的城市管理违法行为,要按照“一教育二整改三处罚”的程序,依法处罚教育,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二是文明和谐执法。在管理执法中,以人为本,以教育为主,以疏导为先,讲究策略艺术,注重宣传解释,善于化解矛盾,让市民乐于改正错误,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三要集中治理顽症。对管理“顽症”和违法“痼疾”,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整治一起,教育一片,巩固一方。四要确保执法质量。经常开展执法检查,加强执法监督和考评,规范执法办案流程,做到“无错案、无败诉、无粗暴执法、无群体性事件发生”。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