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电子废物有望“变废为宝”
2010-12-14
南宁日报
作者:朱晓琳
A+ A-
11月22日,广西家电以旧换新首批中标名单出炉,包括南宁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在内的19家企业成为销售及回收双中标企业。随着 《广西壮族自治区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和中标企业的出炉,在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期间,在注册登记地或户籍所在地内将废弃的旧家电交售给中标回收企业,并到中标销售企业购买新家电的,可以享受家电补贴。
新政策的出台,大批量购买于20世纪90年代,甚至近10年的家电产品陆续淘汰,废旧电子产品的数量急速增加。如何安全、合理的处理日趋引人关注。
小贩充当回收“主力”隐患令人担忧
“卖不了多少钱,扔了还可惜。”这是大多数市民对于处置废旧电子产品的困惑。前不久,家住金湾花城的小张搬家,整理屋子时翻出一堆大大小小的废旧电子产品,其中:旧手机10部,闲置多年的传呼机3部、MP3两台、电子词典两台、计算器1台,手机充电器5个、手机电池20个……整整装满了一个大纸箱。小张笑称,“这些电子产品向他展示了近十年来我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但玩笑归玩笑,频繁更新换代、虽然大部分还能使用但明显早已过时的电子产品,怎样处理让小张犯了愁。“手机能卖个三五十块钱,MP3、传呼机这些东西白给都没人要。”困惑之下,小张只好把它们暂时带到新家,继续束之高阁。
“如果将这些电子垃圾随意丢弃或掩埋,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渗入地下,会严重污染地下水;如果进行简单的焚烧,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污染空气。”一直致力于宣传电子垃圾危害的黄园向记者谈起电子垃圾的危害便忧心忡忡。“一粒纽扣电池如处理不当能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台电脑含有700多种化学材料,其中一半以上含剧毒;一台显示器平均含铅量达1公斤,铅污染可破坏人的肾脏、神经和血液系统……”
黄园告诉记者,在废旧家用电器中含有7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一半对人体有害,比如电视和电脑中的阴极射线管含有大量的铅,电池、开关、手机都含有汞,印刷电路板上的焊锡和塑料外壳也是有毒物质。从2005年参加工作起,黄园便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引起人们对电子垃圾处理的关注。当时他花了200元钱做了一只不锈钢电子垃圾回收箱,挂在家门口“试水”。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没出一个月,挂在墙上的箱子都不见了。
“在高校校园公告栏里到处都是回收旧电脑的小广告;在数码产品卖场,回收耗材、旧电器的牌子林立;在居民区,‘收旧家电’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网络上,各类电子垃圾回收信息也‘常年有效’……”黄园告诉记者,目前走街串巷的收废品小贩充当着回收“主力”,就地拆解的“粗放”方式可能带来的隐患令人担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南宁市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处理废旧电子产品。
一是手工拆解,组装二手货。一些二手市场或是废旧收购站从各种渠道收购到废旧电子产品后,将还能使用的零配件手工拆解出来,组装成二手货再次销售。记者在朝阳广场附近的一家二手市场看到,这里销售的不少电子产品都是重新组装的,包括电视、电脑、音响、DVD播放器等。而在南宁市东葛路、长堽路一带有不少废旧物品收购站,记者了解到,这些回收站一般也回收一些可以使用的电器,比如电视、电冰箱、电脑等。实在使用不了的电器,便拆开将里面还能使用的零件拿来出售,或者转接到其他待修电器里,修好后以二手价格出售。
二是废品收购站收购。在星湖路电子科技广场附近,一位蹬着人力三轮车正收购废旧物品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平时常有市民将废旧电子产品如电脑、电视机、手机等卖给他,一般会有一些小厂直接上门来收购。
三是直接扔进垃圾箱。对于一些小件的报废电子产品,不少市民选择了直接扔进垃圾箱了事。记者在南宁市衡阳路、北湖路等多条路段上与清洁工人了解情况时得知,平日确实有不少市民将废旧电子产品直接扔进垃圾箱,主要集中在电池、计算器、灯管等小件电子产品上。
手工作坊粗放处理让环境很受伤
在园湖路花卉市场边上一条不太引人注意的小巷,里面的十来间铺面的店主都做着回收废旧家电的生意。来自湖南的老黄上午10点钟就打开了门开始做生意。只要有人路过铺面,他就递出自己的名片,兜售着自己的服务———高价回收电脑、打印机、彩电等一切电器设备,而且上门回收。
“这一行没有学历和年龄的限制,入行门槛低,而且时间安排也比较自由。”老黄告诉记者,他的同行大都是来自安徽、湖南、四川等地的外来民工,住在租金便宜的出租房里。平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日出空车而作,日落就满载而归,累积到一定的量,只要价格合适,就很快出手给下一手的收购商。“一天下来,可以赚个三五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