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分类回收
2010-10-25
环卫科技网
作者:史德年 黄毅
A+ A-
综上所述,就价格而言,垃圾分类回收利润空间极大。然而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为此市场注入资金,为回收点的无序、为拾荒者的无规、为社会的浪费买单,目前的市场的价格因素可称之为种种情况的幕后黑手。随着体制的完善,环境补偿机制和“押金”制度的建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伴随着价格的浮动和调整,从而减少垃圾资源回收的中转环节,增加回收的种类和数量,市场会自然而然的取向于专业化、规范化、科技化。
3、生产者(谁生产谁回收)根据市场的需求,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分类回收的吸纳者。中国要发展绿色经济,必须由更多的企业参与,承担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引入政府的“押金”制度必将水到渠成。
“押金”制度旨在督促企业循环利用,杜绝浪费,从而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押金制的原理是通过产品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进行估算,要求生产者预缴费用,根据其回收的物品总量给予返还。从而引导企业主动进入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并在生产上选择更环保的原料。
4、消费者(谁使用谁付费)是最被动的群体,也将是分类回收的源力量。参照国外成功案例“售收结合”和“押金回收”制度配套。在瑞典,任何饮料瓶的标签上都会标示这个饮料瓶的押金,一般是0.5~2瑞典克朗,在你购买饮料的时候,除了饮料价格外,必须先支付押金。饮料瓶的回收很方便,一般超市门口都有专用的回收机器,把废弃的饮料瓶分别投进回收机后,就会打印一张小票,上面有这次回收的金额。凭这张小票可以在超市退款或者在购物时直接抵扣购物款。国内也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家电的“ 以旧换新” 模式,即在购买新商品的时候,旧商品折换一定的金额,在物流的时候,送收同时,减少成本。在北京及很多地方,也实行过社区回收站的做法,即居民可根据垃圾资源分类的品种和数量,以积分的形式,最后去社区换取生活用品等商品。其实“押金回收”制度在国内某些商品已经成熟的运用,像是玻璃啤酒瓶、煤气罐、大矿泉水瓶等等。
除了以上被动回收的形式外,更多是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让消费者主动参与,提高环保忧患意识,让垃圾分类彻底的变为一种义务、乐趣而非一种负担。
5、处理者(谁处理谁受益)作为连接首末的最关键角色,作用在于减少垃圾回收的中间环节,从而缩短循环利用通道。
很多垃圾分类不能进入回收循环,只能通过先集中收集,后科学的处理的方法。使分类回收进入垃圾处理循环的各各环节,让物尽其用。设想在中转站或者原回收站改建垃圾分拣设施,对集中的垃圾根据其物理形态对其做粗分类,其次根据成分选择生化有机处理,热值大的进行焚烧处理,其余的进行危废和填埋处理,最后还可以通过高新科技对处理产物在进行分类回收利用,例如:沼气发电、飞灰制砖等。处理者承担着垃圾再次循环和残余销毁的社会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政府为处理生活垃圾的成本约300元/吨(不包含折旧),而能从居民收取的垃圾处理费屈指可数,缺口在日益增大,这些是制约垃圾处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能真正做好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需把“押金”和回收资金等统一由龙头企业运营。在政府的监管下,使资金最大程度的流向处理商,用于设备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经过一定时期的保护和培育,最终做到财政零负担。
垃圾是从生产—使用—处理的过程,垃圾分类回收所追求的在于缩短末端回收与前端生产间的距离。在生产环节中,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其本质,要使企业更积极地投入到环保事业中,政府需尽早出台“押金”等合理的社会责任制度,先强制后自觉的企业回收垃圾,做到“谁生产谁回收”的双赢机制;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宣传引导,提高所有消费者的环境忧患意识,使垃圾处理收费与公众的个人环保素质相结合,从而做到“谁使用谁付费”;分类处理中,相关政策的扶持、资金的倾向和城市配套的完善,做到“谁处理谁受益”,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垃圾回收的“绿色循环链条”。垃圾分类回收是惠民的品质工程,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倡导市民绿色消费的关键,相信只要通过全民的共同努力,城市的生活将更加绿色、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