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与展望
2007-10-12
互联网
作者:杜霞 李璧玉 朱金花
A+ A-
2.3 垃圾综合处理促进垃圾的资源化
从现在起建立完整,严密的垃圾收集与分捡体系,建立各种废弃物(分捡后的垃圾)进行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系统,对全部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24]。综合处理是近年发展较为迅速的垃圾处理方式。它不是单一的垃圾处理技术,也不是分类收集、填埋、焚烧及堆肥方法的简单组合。所谓综合处理系统就是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多种垃圾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垃圾处理系统的优势,扬长避短,从而真正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它的宗旨是先将有价资源回收利用,其余制肥、填埋和焚烧,从而妥善解决了上述仅靠单一技术方法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使焚烧炉的物料热值大大提高,因而可大幅度降低焚烧子系统的投资和运转成本;有机物的分离,也可大大减少垃圾渗沥液的防渗透收集和处理系统负荷,使得填埋工程的投资、运行费用显著减少,发酵制肥的肥质也得到提高[19]。
因此,这种垃圾处理方式不仅能利用垃圾资源,而且技术上也容易实现,显著降低了总投资和运行费,操作运行管理便利,是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较好方式。综合处理不仅符合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实际情况,也是世界垃圾处理从单一治理走向多元化治理的趋势。
3 结 语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已开始把资源化作为城市垃圾处理发展的重点, 垃圾无害,减容、减量及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以资源回收利用并因地制宜地结合填埋和焚烧,是各地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佳方案。同时,通过普及环境教育,加大环宣传力度,让居民积极参与垃圾的分类工作,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能缩短垃圾处理的周期,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李国刚,曹杰刚,汪志国.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J].环境保护,2002 (4):35-38.
[2] 郭新荣.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其处理技术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15):30-31.
[3] 卢英方,孙向军.中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对策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02,10 (1):15-18.
[4] 刘京媛,徐海云.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收费方式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04,12(1):23-27.
[5] 王海岩,李雪驼,都绎瑛,等.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1,27(1):27-29.
[6] 李晶,华珞,王学江.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分析与比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 (3):73-80.
[7] 杜军,王怀彬,金霄.垃圾焚烧发电现状概述[J].节能技术,2003,21(5):25-28.
[8] 赵玉杰.我国城市垃圾焚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青海大学学报,2004,22 (3) :25-28.
[9] 黄爱军,田洪海.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2003,13(3):30-33.
[10] 管建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现状[J].能源工程,1999(3):15-18.
[11] 苏萍,王国华,刘聿拯,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发展现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2,18(3):21-27.
[12] 徐文龙.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分析[C].21世纪中国城市垃圾问题对策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110-128.
[13] 文一波,徐华,彭胜.城市垃圾堆肥化技术与城市垃圾产业[C].21世纪中国城市垃圾问题对策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181-187.
[14] 李学国,张福锁.固体废物堆肥化与有机复混肥生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5] 陈林根.固体有机废物好氧堆肥发酵工艺概述与展望[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7,19(2):35-38.
[16] 刘卫星,顾金刚,姜瑞波,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指标[J].土壤肥料,2005(3):3-7.
[17] 胡天觉,曾光明,黄国和,等.好氧堆肥中不同吸附料对氨吸附效果及堆肥性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5,26(1):192-197.
[18] 陈庆今,刘焕彬 胡勇有.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研究应用进展[J].中国沼气,2001,19(4):11-14.
[19] 白庆中,钟丽锦.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发展方向[C].21世纪中国城市垃圾问题对策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23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