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与展望
2007-10-12
互联网
作者:杜霞 李璧玉 朱金花
A+ A-
1.4.2 国内城市垃圾填埋技术现状
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相继建成一批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为核心的层状结构作为防渗层的卫生填埋场,如深圳、保定、泉州、北京、海口、从化、邯郸、昆明、天津等。但从全局而言,仍然处于比较传统的粗放的垃圾填埋处理处置阶段。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不雄厚,内陆面积比较广阔,预计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填埋法都将是处理固体垃圾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型城市而言,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都是制约焚烧技术发展的因素,虽然垃圾热值基本可以达到焚烧技术的要求,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垃圾仍然是高水分、低热值的特点。因此,垃圾卫生填埋仍将作为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由于近几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垃圾填埋技术已经取得不少进步,并取的很好的经济效益。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于1997年开始投入使用,其利用垃圾填埋气发电,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工程设计寿命为20年,日回收气体1 9131 m3,气体热值19 500 kJ,发电输出电力1 400 kW,工作方式为24 h运行,运行时间占全年时间的95﹪。工程设计总投资2 075万元,项目年直接经济效益为510.7万元。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其处理技术多么完善,至今仍存在以下问题:(1)垃圾填埋占用大量的土地;(2)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仍是难于解决的问题;(3)填埋法的无害化程度较低,对水源和大气的潜在影响较大,同时填埋法的资源回收率低,加上填埋场征地运转费用日益上涨,目前填埋法有下降的趋势。
因此,我国应根据具体情况,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适合我国的垃圾填埋技术。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并准备推广的新一代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其通过有目的的控制手段强化微生物加速垃圾中易降解有机组分转化和稳定的一种填埋场运行方式。这些控制手段包括液体(水、渗滤液) 注入、覆盖层设计、营养添加、pH、温度调节和供氧等。众多研究者认为此时的填埋场完全是天然的厌氧生物滤池。法国Valorga公司开发的用垃圾进行甲烷化处理的工艺只用几个星期,便可以提供质量很好的堆肥和沼气。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有较明显的优势,可降低渗滤液污染强度,减小渗滤液水量水质波动对场外处理系统的冲击,减小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设计风险,提高气体产量和产气速率,加快填埋场稳定化进程。
2 提高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垃圾产生源头处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促进垃圾资源化
从源头抓起,最大程度地减少垃圾产生,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关键是控制垃圾增长,实现减量化。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现垃圾源头削减。通过改变居民的燃料结构,提高民用燃气的使用比例,降低垃圾中的煤灰含量;提倡包装物和包装材料的回收和重复使用,减少一次性商品的使用,对于必须使用一次性商品的行业,应通过征收资源税或垃圾税等经济手段限制使用量,实行强制回收[23]。
在实现垃圾减量化的基础上,垃圾还要实行全过程管理,即建立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链式系统”。在具体的分类收集装置的设置上,可以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可堆肥、可焚烧及有害垃圾等原则分类设置。这些经分类投放的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经专用车定时收集后,分别运往相应的分类处理中心,实现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有害垃圾则经过技术处理后填埋[24]。我国一直沿用的垃圾混合收集办法,给资源回收及垃圾处理带来了极大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迅速的增加,现已达到20 %左右,而垃圾处理设施也逐年增加,为垃圾分类收集创造了条件。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不但需要制定鼓励分类收集的政策,而且需配备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的工具。同时,应将废品回收纳入城市垃圾处理体系,统筹管理。
2.2 垃圾循环处理促进垃圾的资源化
循环处理是一种以确保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有选择性的循环利用过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并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和资源化。资源化是指把垃圾返回工厂,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垃圾资源化形成新的产品。资源化能够减少人们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压力,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
循环处理要求在生产和消费中倡导新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表现在城市垃圾的处理上,就要求从单纯收集、运输、处理的观念转向优先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和倡导循环利用。过去人们认为循环处理的目标是增加城市垃圾的循环量,事实上,循环本身并不是目的,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25]:(1)节省填埋用地;(2)节约城市垃圾处理费用;(3)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来改善环境质量;(4)增强经济发展的潜力。这意味着循环处理将社会对矿石或石油等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量降至最小,并将对树木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量降到一种可持续化的水平。
垃圾处理及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向,主要发展以下4个方面的技术:(1)发展尽可能减少能源投入的技术;(2)开发长期使用产品的技术;(3)开发循环再利用技术;(4)发展尽可能减少二次污染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