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进展

2007-01-05 湖南化工医药设计院 作者:李湘明 A+  A-
1995年12月,IPCS在IOMC的总框架内,组织专家编写出了一份有关这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评估报告。该报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和环境行为;(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化学和毒理学;(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归宿和传输;(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用途、来源和替代物;(5)对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具体分析。该报告得出结论:有充分证据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巨大危害,必须对其在全球的生产、使用和分布情况进行精确全面的调查,以便采取国际行动,有效地在全球消除这些物质。
1996年6月,国际化学品安全论坛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召开会议讨论POPs问题。该会议得出结论:已有充分证据表明需要采取国际行动,包括起草一项全球性法律文书以减少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1997年2月,环境署19届理事会通过了GC19/3号决议。该决议对IFCS的结论和建议表示赞同。要求环境署协同其他国际组织在IFCS下建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协助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为谈判过程作准备,以促进IFCS建议的实施,促进信息的交换以及组织召开区域研讨会等。
1998年6月29日~7月3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了《拟订一项有就某些持久存在有机污染物采取国际行动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POP)》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共有95个国家,9个联合国附属和专门机构,10个政府间组织和55个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出席会议。中国由国家环保总局、外交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组成代表团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就本次会议议事规则,法律文书条款和补充条款,如责任和赔偿;补救和清除POPs污染的场地;POPs的销售和贸易、区域合作、运输、储存等进行一级性辩论;会议着重讨论了技术和资金援助、扩大POPs限制名单问题。中国代表团强调POPs、法律文书中应有明确的资金机制和技术转让条款以使发展中国家有足够的能力和手段去履行其承担的义务,这次会议是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整个人类开始联手阻截POPs。各国政府将根据POPs公约从保护各自利益出发,既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又不危害各自国家发展利益。对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关于限制和最终淘汰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时间表、方法应采取的国际行功。
1999年9月初在日内瓦来自约110个国家的代表就控制12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的条约进行协商。他们同意停用农药氯甲桥萘(即艾氏剂)、毒杀芬和异狄氏剂,还决定严格限制另外4种农药的作用,包括氯丹、狄氏刘、七氯和灭蚊灵以及一种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即人们熟知的六六六)。但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起的这一为时一周的会议的相当多的时间花在讨论是否停用DDT上、所有代表同意农业上使用的DDT应立刻停止,而用在痢疾控制的DDT则应在将来某个时候停止,争论的是何时停用,会议开始时,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IWF)敦促在2007年完全停用DDT.但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专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仍愿意用DDT控制疟疾直到开发出同样价廉的替代农药。此外,代表们没有就多氯联苯达成一致,他们同意不再生产多氦联苯.但就正在使用的设备如何停用则有不同意见: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二噁英和呋喃类物质。美国认为由于缺乏准确的排放数据,难以正式承诺减少排放,欧盟则认为应制订限制性削减排放目标。
此外2000年3月在波恩、2000年底在南非召开两次会议,进一步协商有关争议和条款,旨在于2001年春季在斯德哥尔摩签署—项条约.全球共同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001年5月23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最终通过。至今已经有151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
 
4  中国使用和生产POPs状况和所做的努力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问题。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关于就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取国际行为的法律文书(斯德哥尔摩公约)所有五次谈判会议和两次标准问题的专家组(CEG)会议,中国政府一直以积极、建设性的态度,为该公约最后的通过做出了努力[4]
4.1  POPs在中国存在状况
POPs公约涉及到与中国相关的产品有以下几种:氯丹、滴滴涕、六氯代苯、三氯代苯、灭蚁灵、多氯联苯、二噁英、呋喃[6]
涉及到排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过程有:
①排放中间产物或副产品的某些化学品生产过程;
  五氯苯酚的生产、2,4,5—三氯苯酚的生产;
②其他氯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生产;
③以氧氯化方式进行的氯乙烯生产。
(1)氯丹、灭蚁灵基本上已不作为农药生产并使用,目前这几种产品作为医药还在少量使用。氯丹、灭蚁灵作为消灭白蚁的特效药目前仍用于建筑、水坝保护中。
(2)滴滴涕即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DDT),是白色结晶物质,DDT主要作为三氯杀螨醇的原料,三氯杀螨醇是一种高效低毒的重要农药产品,广泛应用于棉花、果树、甘庶等农作物,对其它作物及天敌无害。DDT目前因其工艺简单、价格低,尚无其它产品能完全取代。目前中国将DDT按传染病防治法作为药品来少量使用。只在各别地区作为灾区等地的消毒剂,并只限于病媒控制的使用,如:疟疾(保健)服务所用。另外,菊酯类产品现正在代替DDT被逐渐应用在病媒体控制中。但由于资金的原因,替代工作进展缓慢。主要在天津、江苏等地区有生产。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