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进展

2007-01-05 湖南化工医药设计院 作者:李湘明 A+  A-
【摘 要】本文简明扼要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特征及其危害,论述了目前国际社会在控制POPs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阐述了中国生产和使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转矿以及在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方面所做的努力。分析了目前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公约    
 
Advance i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Control
 
Abstract: Characters and hazard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were introducted briefly in the paper. Efforts and achievements were discussed on controlling POPs in the world. Statu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using and producing in china was discussedm, as well as efforts on controlling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in china.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ntrolling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 persistant organic pollutant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ct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及其性质
按照《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具有毒性、难以降解、可产生生物积累以及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作跨越国际边界的迁移,并沉积在远离其排放地点的地区,随后在那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积累起来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简称POPs)。按照定义,POPs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具有毒性,能够对接触他的生物产生危害,可能导致内分泌、生殖和免疫机能失调、神经行为和发育紊乱、甚至引发癌症;(2)性质十分稳定,难于通过诸如大气、土壤、水等介质降解,以半衰期表示其稳定性;(3)生物蓄积性,由于其往往以卤化物形式存在,具有低水溶性和高脂溶性,易于通过食物硅浓缩,并在(动物)脂肪内累积,从而可能浓缩在处于食物链上层的生物组织中,对人体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危害,以标靶组织中的浓度与环境中的浓度之比表示其累积性能;(4)它们还具有半挥发性,能够在大气中远距离传输。
2  常见的POPs物质及其危害
POPs对人类和动物非常有害,可以导致癌症、过敏症和超敏反应,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导致生殖紊乱、出生缺陷、破坏免疫系统。他们属于危险的污染物,因为它们是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要存留几年或几十年才会分解掉,他们通过一种称为“蝗虫效应”的过程在全球循环:在世界上一个地方释放出的POPs在大气中通过反复(往往是季节性的)的蒸发和沉淀过程被输送到离产生地很远的地区[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第一批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单如下:
(1)滴滴涕(DDT):有机氯化合物。二战期间,被广泛用于疟疾、斑疹伤寒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战后,DDT又被广泛用于防治多种农作物害虫和控制疾病传播媒介。世界上34个国家都禁用DDT,另外34个国家严格限制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许多国家用DDT控制疟疾等的传病媒介。DDT作为农药,在中国早已于1983年禁止生产和使用,但作为生产三氯杀螨醇的中间体和出口还保留了一定量的生产。
DDT在水中不易溶解,但能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具有半挥发性,能分解进入大气,被远距离传输。因此,DDT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即使是北极地区从未使用过DDT,也检测到DDT的残留。另外,DDT具有亲脂性质,易于在生物体脂肪中蓄积。DDT的降解产物l,1—二氯—2,2—双(4—氯苯)乙烷(DDT或TDE)及1,l—二氯—2,2—双(4—氯苯)乙烯(DDE)比DDT更富持久性。DDT被施用后,有50%能在土壤中残留10~15年。
有调查表明,DDT生产工人因患肝癌和胆道癌的死亡率略有上升,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大量增加,DDT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DT对鱼类的毒性很大,对小虾的LC50为0.4µg/L(96hrs)、虹蹲LC50为42µg/L (96hrs),DDT对鸟类繁殖产生的不利影响非常巨大,特别是其降解产物DDE会造成蛋壳变薄,严重影响繁殖成功。
检测发现全世界的食物中都含有DDT及其代谢物,这可能是人类接触DDT的最主要途径。此外,在非洲一些国家,在人的母乳中也检测到DDT。   
(2)狄氏剂(dieldrin):一种白色晶体或淡棕褐色片状有机氯化合物,无味或有淡淡的化学味。用于防治土壤害虫及某些病媒昆虫,但出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考虑,许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现在,狄氏剂的主要用途仅限于防治白蚁、木材蛀虫和织物虫害(WHO,1989年)。狄氏剂被施用后,紧紧凝固在土壤颗粒上,不易进入地下水。挥发是狄氏剂从土壤中消失的重要途径,易于生物蓄积。对大鼠急性经口发LD50为37mg/kg。在土壤中半衰期为5年。狄氏剂所具有的低水溶性、高稳定性和半挥发性使其能够作远程移动。在北极地区的空气、水和有机体中都已发现狄氏剂的踪迹。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