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合作伙伴 侵权投诉
投稿
首页资讯关注头条独家培训环TV环卫汇环卫圈
环卫科技网 > 资讯 > 正文
站在十字路口的垃圾分类,该向何处去……
2024-05-12
来源:环卫科技网
作者:ivy
垃圾分类再生资源
0

自从上海首次将湿垃圾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并大规模布局湿垃圾末端处理设施以来,不知不觉中,分厨余垃圾,似乎成为了全国垃圾分类的一个共同方向!

各地在进行垃圾分类目标考核、布局垃圾分类末端设施时,也普遍将厨余垃圾(或曰“湿垃圾”)放在C位。

但在“较劲”多年后,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厨余垃圾具有有机质含量高、含水率高的特点,易腐败变质,易渗出污水,易孳生蚊蝇并散发恶臭,导致单独收集、运输和处置厨余垃圾的成本极高,可达其他垃圾的数倍至数十倍之多。

据环卫科技网资料,今年4月湖北枝江一厨余垃圾收运处一体化项目,中标价达到586元/吨,而垃圾焚烧的价格仅每吨数十元到百元而已。

与此同时,已建成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也面临“吃不饱”、“吃不好”等问题。

今年3月,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对济南市厨余垃圾处理餐厨协同技改项目环评报告书进行公示,该项目设计日处理厨余垃圾600t,但目前实际平均处理厨余垃圾量约为200~300t/d,因现状“入厂厨余垃圾量较少,垃圾分类水平较差,入厂厨余垃圾中含有较多生活垃圾,有机质含量不足导致产沼量较低”。

当初提前布局厨余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的设想很美好,就是先完善末端,力图从末端倒推前端,以避免前端分了类、末端却无法消纳的尴尬,但现实却成了“末端设施容易建,前端分类难实现”!

更尴尬的是,即便是把厨余垃圾收起来,并用堆肥等方式“资源化”处置了,得到的所谓“有机肥”或者说“堆肥残渣”仍须送进焚烧厂或填埋场。对环卫人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所以,财政在一份垃圾的身上,其实是花了两次钱,甚至三次钱,让并不充裕的环卫经费进一步雪上加霜。

更别说2023年年底,北京市还出现了用新鲜大白菜冒充厨余垃圾的恶行!凸显了前期以厨余垃圾为垃圾分类重点考核目标的制度性缺陷!继续与不见效、不见底的厨余垃圾较劲,恐怕已不可持续!

相关文章:大白菜不值钱,变成厨余垃圾后却值大钱!这个情况需要反思了

图1 成包的新鲜白菜被直接铲碎装入垃圾桶

那么,我们的垃圾分类前端为什么始终提供不了高质量的厨余垃圾呢?

这又回到了另一个话题:垃圾分类,是以“垃圾”为重?还是以“人”为重?

不得不承认,垃圾分类虽然分的是垃圾,但重点却是做人的工作。如何战胜人性?如何发动和鼓励人们迎难而上主动分垃圾?才是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大难点,也是痛点。

但有些遗憾的是,我们不是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宣教,只是没有能够深入人心;不是没有激励居民主动分类,只是措施不足以产生长效的吸引力;不是地方立法中缺少罚则,只是难以落实……。

相反的,我们在硬件设施,比如大量购置分类桶和运输车辆、高规格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兴建末端处理设施等方面却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金钱,甚至已经远远超过(或不符)垃圾分类的真实需求。

图2 济南一新建小区刚刚落成的垃圾分类箱房

例如图2这个新建的垃圾分类收集点,有害垃圾依旧占据四分之一,但实际上有害垃圾量极低,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收运一次都问题不大,但其他垃圾却肯定是天天爆满,一个桶绝对不够用。至于可回收物,这个投放点的设计可能连一个纸箱都很难投进去……。

在这样持续多年之后,适逢经济下行的关口,垃圾分类终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按老路走下去?还是重新寻找一个新方向?

既然多年的经验已证明老路不通,那不如主动去改变!

环卫科技网在走访了20余家企业后发现,众多垃圾分类企业已提前开启了转型。国内名声赫赫的垃圾分类运营和智能设备提供商联运环境,早已开始转向“生活源”的再生资源分拣和回收,自主研发了可回收物自动分拣线,并取得了部分业绩。

图3 5月9日,采用联运环境设备的福州绿色数智分拣中心正式启动运营

图4 联运环境智能分拣机器人

5月10日,环卫科技网在走访北京爱分类时,爱分类创始人徐源鸿提出,当前垃圾分类方式是否可以借鉴日本经验,从四分类简化分为“可燃”和“可用”两大类?“可燃”大致可包括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直接送去生活垃圾焚烧厂等设施处置;“可用”则是玻金塑纸等各种可回收物,亦不再要求居民对其进行细分,而是直接由“两网融合”运营企业上门付费、一袋收走,送至分拣中心后借助机械、借助AI智能化设备进行精细化分拣,提高可回收物附加值,实现垃圾的回收利用。

这种分类模式既减轻了居民的垃圾分类负担,又降低了财政资金的支付压力,企业也可以借助可回收物创造营收。同时,收运“可用”垃圾的车辆还可兼顾大件垃圾、废旧电子电器等,实现一车多用,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当然,目前爱分类执行的仍是贴近国内政策要求的“两桶一袋”便民回收模式,“两桶”即其他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一袋”即可回收物上门一袋收。目前,这套模式在北京市的多个城区运转良好!

或许,在硬刚厨余垃圾多年后,垃圾分类是时候考虑换个方向了,而生活源的再生资源回收,或许就是那个方向!

环卫科技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版权声明。
举报 1 0 284
评论 《环卫科技网评论协议》
0/140
提交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文章

“AI+环卫”典型案例公布!你入选了吗?

2025-04-28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垃圾焚烧项目创收新手段:自主招商引进泡沫包装厂

3小时前

作者推荐

垃圾焚烧项目创收新手段:自主招商引进泡沫包装厂

61 0

《条例》施行6周年,上海垃圾分类实效如何?

37 0

政府以“管”为主,企业无利可图!建筑垃圾资源化难题何解?

103 0

启迪数字环卫咸宁项目:科技+人文”筑造全国文明城市

154 0

银川垃圾发电厂三期项目签订特许经营补充协议

128 0

加码海外业务!福龙马于海南新成立一家国际贸易公司

114 0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我很不爽,因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网站服务 本网动态 证书查询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