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合作伙伴 侵权投诉
投稿
首页资讯关注头条独家培训环TV环卫汇环卫圈
环卫科技网 > 资讯 > 正文
地震过后,生活及建筑垃圾如何处理?
2023-12-26
来源:环卫科技网
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环卫垃圾
0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剧烈的地震不仅会诱使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更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12月19日凌晨,甘肃临夏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这场出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全国百姓的心弦,10月20日,经历近30个小时的争分夺秒,灾区救援工作基本结束,但震区让有部分受灾群众处于失联状态。12月25日上午,甘肃举行地震遇难同胞悼念活动,沉痛送别在本次地震灾害中离开的同胞。

在营救工作收尾后,便是抓住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以及灾后环境恢复。大震过后短期内众多建筑物的损毁也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及废物,如若没有及时处理,将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二次伤害,因此,如何处理大量建筑垃圾及废物也成为灾后保障工作中重要一环。

震后灾区建筑垃圾应如何处理呢?

2008年汶川地震后,5月24日,环境部制定《灾后废墟清理及废物管理指南(试行)》,明确了废物管理的优先等级,一是传染性废物,如禽畜废物、医疗废物或被尸体污染的废物等;二是危险废物和城市及农村的生活垃圾,如废酸、化工业残渣等,以及石棉、铅酸蓄电池、清洁剂、油类社会源危险废物;三是其他一般废物,如工业固体废物;四是建筑废物,如砖瓦、钢筋混凝土构建、绝缘材料、各种生活用品、家具家电衣物等。

要求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威胁大的废物,尤其是及时处置感染性废物及易腐烂物,优先处理危险废物和环境敏感区域(如饮用水源地附近、人口聚居地)的废物。分区分类制定管理方案,对于灾后医疗废物,应重点收集和处置感染性废物及被感染性废物污染的物品,有条件的应送往集中处置设施处置,不具备条件的应尽快就地处置,就地处置时,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等及时消毒,能够焚烧的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及时填埋。控制露天焚烧的废物类别,避免焚烧混合废物(混合生活垃圾。

临时填埋,废物填埋时应送往合格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如若没有合格垃圾填埋场但需采用填埋处置方式的,应谨慎选址,尽可能选择防渗条件较好的区域,远离水源地、易受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

2008年6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并发布《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要求编制灾区建筑垃圾处理实施计划,有责任部门组织当地相关单位对需要清运处理的损毁建筑物分布、数量以及种类进行调查评估,清理建筑垃圾采用分类装运的原则,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将损毁建筑物中的生活垃圾、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和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等特种垃圾进行分离分流,按照相关标准及时单独转运处理;清理建筑垃圾时将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等分类装运。

导则指出建筑垃圾一般采用三种处理方式

1.回填利用

主要用于场地平整、道路路基、洼地填充等,按需破碎后回填利用。

2.暂存堆放

利用城镇近郊或山谷、低洼地等处建设,条件成熟后将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转运至填埋场处置。堆放地应选址在交通方便、距建筑垃圾产生地较近、近期不会规划使用的地区,严禁设置在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补给区、活动的坍塌地带以及风景文化区。

3.填埋处置

填埋场可以以市、县为单位集中设置,选择在自然地势低洼的山谷、采石场废坑等交通方便、运距合理、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贫乏的地区,并保证服务区域内损毁的建筑垃圾和灾后重建的建筑垃圾填埋量。

地震无情,人类有义,震后垃圾处理工作不仅是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重建工作的一大助力,使废弃物最大化利用,将众人心中的温暖汇聚成群。

环卫科技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版权声明。
举报 0 0 223
评论 《环卫科技网评论协议》
0/140
提交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文章

“AI+环卫”典型案例公布!你入选了吗?

2025-04-28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三峰环境:三项业务联动,积极拓展海外垃圾焚烧市场!

16分钟前

作者推荐

三峰环境:三项业务联动,积极拓展海外垃圾焚烧市场!

58 0

国家统计局公布各行业工资水平,环境行业倒数

102 0

“广州资环”亮相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

101 0

维尔利抛售垃圾发电项目,城发环境出资超3亿元接盘

222 0

上海正式启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

108 0

一垃圾站爆炸,6人受伤,有关部门提出五点整改建议!

729 0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我很不爽,因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网站服务 本网动态 证书查询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