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5年间,上海全力推进、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取得了实效。
如今,“垃圾分类”的意识已经深深在人们的心中扎根,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作为全国固废处理能力最大、处理对象最多元、资源能源利用产业链最完善的综合处置基地,正是上海在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缩影。5年来,一座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成投运,基地已建设成为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资源化循环利用、环保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环保科教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环保基地。5年来,原生生活垃圾实现了“零填埋”,综合治理和管理卓有成效,臭气扰民难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曾经蚊蝇漫天的“垃圾码头”蝶变重生,成为了“智慧工厂”和“生态大花园”。老港基地的转型和发展,有力诠释了“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西大门
从垃圾填埋到全面资源再利用
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东首,距市中心东南约70公里的东海之滨,基地规划面积29.5平方公里,基地内用地面积15.3平方公里。自1985年启动建设以来,基地功能从生活垃圾简易填埋,逐步转变为一个全品类固废分类处理和资源化的托底保障型环保基地,是构建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保障上海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战略基地。作为上海市“一主多点”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布局的“主基地”,承担着上海全市超50%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和资源化重任。迄今已累计处理各类城市固废逾1亿吨。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回顾老港基地的发展,从以卫生填埋为主的集中化、无害化处置阶段,到以焚烧和资源化利用为主的能源化、资源化阶段,已迈过了38个年头。岁月更替,初心不变,5年来,随着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二期、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一期、再生建材利用中心一期的陆续建成投产,老港基地实现新增分类处置能力达11740吨/日,基地资源化率从10% 增加到68%。紧接着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二期、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已先后开工建设,至“十四五”末,老港基地的整体固废无害化处理能力将达到20070吨/日,综合利用处置设施种类达到13类,资源化利用率超过75%,形成7条资源循环产业链,绿化覆盖率超过50%,核心业务数据入库率达到100%,实现“一屏观、一屏管”,建成基地指挥大脑,完成“数据一根线”向“管理一张网、指挥一张屏”转变。老港基地已迈入“多元化、生态化、智慧化”的发展阶段。
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二期
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
随着老港基地处理垃圾品类的多样化,也出现了土地权属多主体、设施运行多头管理、收费模式多种类且缺少统一监管等问题。老港基地的垃圾处置管理还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基地内单位各管一摊,缺乏系统整合。
城投集团作为老港基地的运营方,对标对表“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提出了也要像绣花一样管理老港基地。202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管理办法》,专门建立老港基地联席协调小组机制,明确城投集团是老港基地统一管理的责任主体,全面履行基地统一管理的职责。该《办法》成为基地管理的基本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统一运营调度、统一管理服务”的“四统一”管理,实现了基地管理机制上的创新突破。
为全面履行《办法》确定的基地规划编制、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管理、项目建设、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引进等9项任务,城投集团积极落实市委市府决策部署,扛起“四统一”管理职责,专门组建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具体承担基地“四统一”管理工作。2020年底,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行。同时,为了广泛听取市民百姓关于基地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老港基地还设置了上海首个人民建议征集企业联系点,汇集民智,推动治理。
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城投老港针对老港基地公共基础设置最薄弱的问题,落实城投集团“先补短板,再促提升”的工作方针,打赢打好了异味治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和消除基地内的劣V类水的“三大攻坚战役”,全面整治提升基地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水平,展示了老港基地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的新风貌。
根据“四统一”的部署,城投集团指导城投老港公司进一步夯实长效机制,从标准、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基地的整体运营水平。一方面,基地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固废入场标准》《分类运营质量管理规定及评价办法》等标准应运而生,市级园区运营管理标准化试点创建成功,并启动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创建工作。另一方面,老港基地创新不断,运营单位各展所长,深入研究基地资源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垃圾变废为宝的含金量。老港生态环保基地科创中心建立了专班,主攻基地固废处置中二次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着力推进“炉渣深度利用”“可回收物资源化”等循环利用项目;城投集团重大专项课题的“老港固废环保科创中心实证项目—湿垃圾生物资源化技术集成示范”,建成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大、环保控制最严的黑水虻养殖示范项目。
湿垃圾生物资源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黑水虻养殖
“生态花园”造福民生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老港生态环保基地作为构建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确保上海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战略基地,正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围绕“韧性安全、低碳循环、科创科普、智慧生态”的方针和既定的目标,继续推进固废综合处理能力建设,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持续提升基地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能级;推进生态老港、数字老港建设以及“工业旅游 + 教育”的融合,不断打造技术创新、工程应用、科普教育的新亮点,为上海韧性生态之城建设贡献力量。
精心打造的“老港生态苑”
老港基地不仅是上海的固废垃圾处置基地,也是展示上海固废垃圾处置理念和技术实力的窗口,承担了社会科普教育工作,鼓励更多的市民做好垃圾分类,一同为城市环境努力。近年来,老港基地依托“垃圾去哪儿了”科普主题活动,接待游客、参观访客达10 余万人次,先后成为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机关党委组织生活基地、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等,充分展现了垃圾分类上海模式的优势与特色。2022年初,老港基地成功挂牌全市首批“上海工业旅游基地”。目前已启动申报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国家级工业旅游基地等品牌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更新改造,提升科普教育的品质和品牌。
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更新改造
打造“无废园区”新典范
2022年12月底,城投老港全程参与编制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若干规定》获得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若干规定》对老港基地的定位、用地保障和支持、电力市场化交易模式创新、资源化再利用产品的使用、基地周边配套等均予以表述,为全面提升基地资源化再利用的效率和水平提供法律保障,为老港基地跨入新发展阶段奠定基础。
同时,根据上海市“无废城市”“碳达峰、碳中和”和韧性生态之城等建设要求,为贯彻落实《城投“无废集团”建设工作方案》《上海市浦东新区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若干规定》《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规划》《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城投老港瞄准国内领先,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促进老港基地高水平建设、高标准运营,不断提升老港基地生态环境质量和固废处理处置水平,力争至2025年初步形成基地四大功能定位,将老港基地建设成为综合性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固废循环利用百年保障基地。
绿色老港生态数字平台
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老港基地将以“托底保障、功能更全”为目标,高质量完成政府交办的无废建设任务,夯实“无废保障”能力。以“提质增效、引领突破”为目标,从企业角度助力减量化、资源化管理和无废理念营造,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输出、可推广的城投老港“无废园区”方案。同时,老港基地根据科创中心定位,着力推进科技研发、中试验证、展示交流、研制试制等能落地,已梳理对接原生固废、二次固废、能效提升类25个项目,并结合基地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初步构建了固废科创、循环利用项目引入机制,强化老港基地对上海资源循环领域科创能力建设的支撑作用。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推进老港基地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老港基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成效,在基地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低碳循环产业引入、高质量精细化管理等重大任务上深入谋划、系统推进,巩固成果、持续用力,为垃圾分类增添源动力、更添新动力,让周边百姓共享基地高质量发展新成果,让“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在基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AI+环卫”典型案例公布!你入选了吗?
1天前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全国最大、广东首个垃圾填埋场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