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2〕1746号)(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县级地区小型垃圾焚烧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标准规范等方面的话题就持续不断成为热点,两个多月以来已出现了大量文章,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了讨论。
但“县级地区小型垃圾焚烧”到底是个什么样?却依然没有定论。要知道目前在县级地区,垃圾焚烧并非新鲜事物。根据《2021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到2021年,全国县城已拥有生活垃圾焚烧厂257座,总处理能力达17.17万吨/日,年焚烧处理生活垃圾2772.59万吨,占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的40.83%。
然而,这257座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厂采用的都是当前成熟的垃圾焚烧技术和主流运营模式,除处理规模略小于大中城市外,其他方面并无二致。它们显然不符合《意见》提出的推动“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技术、商业模式进一步成熟”、研发“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垃圾焚烧需求的100吨级、200吨级小型垃圾焚烧装备”的定义和要求。
1月3日,环卫科技网及旗下自媒体“环境圈”发布资讯,四川省若尔盖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第二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该项目处理规模仅80t/d。
这座诞生于小县城的小项目,具有不凡的意义,或可载入垃圾焚烧史册。
综合项目信息来看,这可能是国内首座具有典型意义的县级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若能顺利建成投产并运营,不但能够解决若尔盖县垃圾处置问题,更可为全国县级小型垃圾焚烧设施树立一个标杆。
认识若尔盖,
她为何选择垃圾焚烧发电?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若尔盖,看看当地的基本信息及生活垃圾管理现状。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若尔盖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地名。根据当地政府网站提供的信息,若尔盖县隶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四川省北部,是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总面积106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总人口仅8.05万人。
若尔盖风光,图片来源见水印,下同
可见,若尔盖是一个地处西部高原地区,人口分布稀疏的县级地区。
若尔盖县现有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若尔盖县达扎寺镇红关村,占地约54亩,由若尔盖县自来水厂于2009年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处理能力40t/d,有效库容37.36万m3,服务年限20年。2012年,填埋场管理权由若尔盖县自来水厂移交城市管理局,现由若尔盖县城乡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运营。
目前,若尔盖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处理县城及巴西乡、唐克乡、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所产生活垃圾的唯一设施。随着填埋场运行时间的增加,出现一些环保问题,单靠填埋已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需求。
基于若尔盖县生活垃圾处置现状及急迫性,同时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出台的《意见》亦支持在中西部县级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开展生活垃圾小型焚烧试点,若尔盖县城乡环境卫生服务中心遂决定在现有垃圾填埋场厂区内建设一座80t/d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处理线,配置2台600kW内燃机发电机组,总投资6000万。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生活垃圾2.64万吨,年发电约880万kW·h,除项目自用以及若尔盖县城乡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若尔盖县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置升级改造建设项目使用531万kW·h,年上网电量349万kW·h。
项目预计于2025年4月投产,设计服务年限为30年(含2年建设期)。
技术方面,根据若尔盖县生活垃圾特性、当地高原环境特点,项目选择了绝氧或缺氧条件下复式热解气化焚烧技术。该技术及设备属同济大学、上海济德能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1410247492.4和ZL201910788254.7)。
热解气化产生的热解气化气经燃气净化系统(急冷+旋风除尘+洗气塔+静电除焦油器+换热+洗气捕液塔(脱酸)+脱硫塔+二级捕雾器(脱酸除雾)+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得到洁净燃气后用于内燃机发电和燃烧室燃烧供热,燃烧烟气通过末端脱硝+减温处理后,经45m高烟囱排放,烟气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排放标准。
污水则依托厂内1套30m³/d渗滤液处理系统,采用“格栅+气浮+两级A/O+外置式超滤膜+NF+RO”的处理工艺,处理达若尔盖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后外运至若尔盖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后排入热曲河。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飞灰经螯合剂稳定化后运至厂内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专区填埋;炉渣由厂内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活性炭、废机油、含油废手套等危险废物送由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对标常规垃圾焚烧,
若尔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与众不同
或许很多朋友都认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适合建设垃圾填埋场。
但若尔盖却不然,该县在环境圈可能闻所未闻,但在旅游圈却是名声赫赫。它是著名的旅游度假圣地,拥有“中国最美高寒湿地草原”和“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和“云端天堂”之称,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也位于其境内。因此,若尔盖县对环境保护要求很高,一座存在环保问题的垃圾填埋场显然无法满足要求,必须选择更加现代化的垃圾处理方式。
然而,以若尔盖县的人口规模,显然支撑不起300t/d以上的垃圾焚烧厂,唯有另辟蹊径,又适逢国家出台支持县级地区小型垃圾焚烧设施建设的政策,若尔盖县一不小心就成为了那个“吃螃蟹的人”。
与常规垃圾焚烧厂相比,若尔盖县垃圾焚烧项目显得十分与众不同。
首先,其处理规模仅80t/d,堪称全国最小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其次,项目总投资6000万,吨投资规模达75万元,而当前采用炉排炉工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吨投资规模仅50-60万元。在这个角度讲,它又堪称全国最贵垃圾焚烧发电厂。
再次,从焚烧和发电机组配置看,若尔盖项目采用热解气化焚烧工艺,配置内燃机发电机组,内燃机具有热效率高、适应性强、结构紧凑、体积小、启动快等诸多优点。而目前主流的垃圾焚烧工艺为炉排炉,通常配备由蒸汽推动的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效率等方面不敌内燃机。
最后,项目未采用垃圾焚烧领域习以为常的PPP、BOT等市场化模式运作,而是由当地环卫部门投资建设运营,所需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及地方配套”。
不过,最大的争议还是出在焚烧工艺上,热解气化工艺对原料比较挑剔,用于处理生活垃圾?在笔者印象中,似乎还没有成功案例。
另外,配备的内燃机对燃料要求较高,尤其对燃料的清洁度要求相当严格。而垃圾热解产生的气体却成分复杂,既富含H2、CO、CH4等可作为资源的可燃气体,也包含多种醇类、醛类及含氮、硫的酸性气体,和粉尘、焦油等杂质,内燃机能否很好的适应?暂时还需要打个问号!
不过,笔者认为,作为“县级地区小型垃圾焚烧设施”的吃螃蟹者,若尔盖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极具现实意义!它将为我们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项目运营的可持续性,未来,不排除探索市场化模式运作县级小型垃圾焚烧设施建设运营。
从二次环评和项目预计投产时间来看,若尔盖县垃圾焚烧项目或许已开工建设,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AI+环卫”典型案例公布!你入选了吗?
6天前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2000吨/日,军信股份再签海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框架协议
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