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合作伙伴 侵权投诉
投稿
首页资讯关注头条独家培训环TV环卫汇环卫圈
环卫科技网 > 资讯 > 正文
从“新时尚”到“好习惯”,书写高校垃圾分类工作新篇章——上海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案例
2022-12-09
来源:垃圾去哪儿了
垃圾分类再生资源
0

【摘要】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高度重视本市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于2020年3月成立了上海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推进办”),全面部署推进高校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办成立至今,发挥行业管理优势,服务保障各高校紧紧围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贯彻施行,在机制建设、宣传培训、科技赋能、分类实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切实推进高校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得到了上海市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背景情况

为确保学校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推进办由高校工作骨干、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干部和后勤领域专家组成。推进办主要工作包括:负责本市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综合管理、制度建设、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等协调保障工作;负责本市(区、街镇)和各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管理部门间的协调对接工作;负责本市高校垃圾分类督查检查工作;负责本市高校垃圾分类的宣传报道、培训教育等相关工作。2020年推进办被评为“上海市学校后勤保卫系统敬业团队”,2021年被评为“全国教育后勤系统‘2021年度最美后勤人’团队”。

二、主要做法

(一)层层抓落实,夯实高校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

通过召开高校党政负责人专题会议、签订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书、约谈等形式,强化高校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生活垃圾分类与绿色学校创建、制止餐饮浪费、减塑限塑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全市高校均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本校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行学校垃圾分类整体工作与学校考核评先和学校党政班子绩效考核“双挂钩”。在校园评优评先中,对分类实效不佳、测评不达标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进一步夯实高校垃圾分类工作主体责任。

(二)对标新标准,提升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管理水平

推进办参与制定《上海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指南》《上海高校生活垃圾分类评分标准》《上海市高等院校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评定标准》及修订工作,在高校生活园区广泛推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制度。截至目前,全部校区完成投放点位设置,近九成实施“定时定点”投放。

(三)常态化考核,助力高校垃圾分类实效稳中有升

为推进垃圾分类第三方测评和专家综合测评、督查督导“双考核”,推进办设立了由高校系统的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科专家等组成的专家组,积极组织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的督查评测工作,保证测评的公正公开透明。持续每月对62所高校112个校区全覆盖现场测评,每半年开展一次专家综合测评,结果均向社会公布。针对第三方测评、综合评审不达标的学校,每月“一校一策”开具垃圾分类诊断书,提出整改建议,不断完善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机制。

(四)多渠道宣传,引导高校垃圾分类育人机制形成

推进办结合“六·五”环境日,学生生态环保节、新生迎新毕业季等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2021、2022年以垃圾分类、爱粮节粮、制止餐饮浪费、减塑限塑、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学校等主题设计发放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海报等,做到宣传教育全覆盖。推进办要求各高校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个关键点,通过新生入学第一课专题教育、发放垃圾分类地图和宣传册、开展垃圾分类测试等各种举措让新生们重点了解本校垃圾分类具体要求,做到新学期学校垃圾分类工作不间断、不松懈、不混乱。

(五)多层次培训,提升师生员工垃圾分类意识

2021年9月推进办联合市绿化市容局、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共同成立“垃圾分类青年讲师团”。通过线上专题课程、线下送教上门相结合的形式,基本做到全市高校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全覆盖。2021年上海市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题培训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全年高校累计2.5万人次垃圾分类管理者、一线工作员工参加线上培训。

(六)防控不松懈,做到疫情期间垃圾分类工作不间断

垃圾分类是疫情防控链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为坚决阻断疫情的传播途径,为全力做好封闭期间高校垃圾清运处置工作,推进办第一时间向各高校发布《工作提示》,对一般生活垃圾、专项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的范畴及清运处置方式作了明确要求,为各高校如何规范分类工作指明方向。

推进办与市绿化市容局、市生态环境局充分沟通,市级相关部门按各自条线向区级部门下发工作提示,要求按照属地原则克服困难、及时清运。在多方合力下,为本市高校的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疫屏障,确保了高校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安全稳定。

三、成效对比

推进办成立以来,在市教委、市分减联办的指导下,在兄弟部门的支持下,在各高校后勤人的协同配合下,从细节处发力,在方式上创新,多措并举,有效推动了本市高校垃圾分类显见成效。

从每月对高校112个校区的持续测评数据来看,通过强化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高校分类实效同比稳中有升。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考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综合评定在90分以上(达标)的高校近100%,综合评定在95分以上(优秀)的高校近95%,与2020年、2019年相比,评分大幅上升。

四、经验总结

(一)科技赋能,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推进办开发“上海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监管平台”。该平台更好整合各类基础数据和测评数据,集中展示本市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对全市各高校垃圾分类整体情况进行实时数据分析,为垃圾分类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也提升了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二)聚焦热点,提升工作理论内涵

为了研究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推进办高标准完成《高校两网融合推进工作问题与路径》《上海高校湿垃圾(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工作指南》等课题研究结题工作。课题团队通过比较研究、实地调研,分别对高校两网融合的工作路径及高校湿垃圾资源化处置提出实施建议,课题成果为高校两网融合的顺利推进和《上海高校湿垃圾(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工作指南》编制提供了参考,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三)树立典型,先进经验屡获报道

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比学赶超热情,在全市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模范市民”和系列“百佳学校”典型选树活动中,推进办综合各高校垃圾分类第三方月度测评成绩、综合测评成绩、特色亮点工作,推荐复旦大学等15所高校参与选树并获评上海市垃圾分类“百佳学校”。推进办牵头组织“上海市高校垃圾分类示范点”创评工作,首批共有15所高校获得示范点称号。

为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现今高校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2021年10月推进办特邀本市多家主流新闻媒体记者走访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高校。人民日报新媒体品牌栏目“大江东”《上大学先学“扔垃圾”,上海高校垃圾分类“高大上”》、上海科技报《各种高科技全面“助攻”上海高校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文汇报《垃圾房变身校园网红打卡点、废物回收机让垃圾分类可兑换积分……上海高校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到“好习惯”》等各路媒体也都从各种角度作了报道,充分肯定了我市高校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绩。

推进办将继续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坚强领导下,相关部门的监督推动下,积极贯彻《条例》,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的行动自觉,凝聚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进一步让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

环卫科技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版权声明。
举报 0 0 239
评论 《环卫科技网评论协议》
0/140
提交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文章

“AI+环卫”典型案例公布!你入选了吗?

2025-04-28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国家统计局公布各行业工资水平,环境行业倒数

1小时前

作者推荐

国家统计局公布各行业工资水平,环境行业倒数

61 0

“广州资环”亮相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

94 0

维尔利抛售垃圾发电项目,城发环境出资超3亿元接盘

216 0

上海正式启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

104 0

一垃圾站爆炸,6人受伤,有关部门提出五点整改建议!

727 0

大片土地变成“垃圾山”!萍乡市回应:已成立调查组

219 0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我很不爽,因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网站服务 本网动态 证书查询
侵权投诉